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城市河流的生态床修复技术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河流污染现状第9页
   ·污染河流的修复方法第9-11页
     ·物理技术第9-10页
     ·化学技术第10页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第10-11页
   ·生态床技术第11-14页
     ·生态床定义第11页
     ·生态床的设计与构建第11页
     ·生态床净化污染水体机理第11-13页
     ·生态床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4-15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第16-21页
   ·试验材料的选择第16页
     ·生态床植物的选择第16页
     ·生态床材料的选择第16页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16-18页
     ·实验药品第16-17页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17-18页
   ·试验方法第18-21页
     ·技术路线第18页
     ·挺水植物的浓度耐受性第18-19页
     ·沉水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19-20页
     ·沉水植物的昼夜光补偿点测定第20页
     ·水下照度垂直分布测定第20页
     ·五种生态床水体修复能力现场试验第20-21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21-41页
   ·美人蕉、风车草和黄菖蒲的浓度耐受性第21-28页
     ·NH_3-N 的去除第21-23页
     ·TP 的去除第23-25页
     ·COD_(Mn)的去除第25-27页
     ·浊度的降低第27页
     ·植株根系及生物量状况第27-28页
     ·小结第28页
   ·几种沉水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28-29页
   ·轮叶黑藻和粉绿狐尾藻的光补偿深度第29-34页
     ·昼夜光补偿点第29-30页
     ·水下照度垂直分布第30-34页
     ·光补偿深度第34页
   ·五种生态床的水体修复第34-41页
     ·NH_3-N 的去除第35-36页
     ·TP 的去除第36-37页
     ·COD_(Mn)的去除第37-38页
     ·DO 的提高第38-39页
     ·浊度的降低第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41-43页
   ·结论第41页
   ·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下一篇:氨改性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