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4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3-20页 |
| ·农户采纳行为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农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对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2-24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主要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24-3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4-28页 |
| ·农户 | 第24页 |
| ·高效栽培技术选用菌种——湘靖28 | 第24页 |
| ·茯苓高效栽培技术 | 第24-25页 |
| ·农业技术推广 | 第25-26页 |
| ·农户采纳行为 | 第26-28页 |
| ·理论依据 | 第28-31页 |
| ·农户理性理论 | 第28-29页 |
|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农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框架 | 第31-37页 |
| ·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页 |
| ·农户采纳茯苓高效栽培技术影响因素及相关假设 | 第31-37页 |
| ·农户层面 | 第32-34页 |
| ·推广层面 | 第34页 |
| ·技术层面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样本农户采纳茯苓高效栽培技术调查分析 | 第37-45页 |
| ·靖州县茯苓产业概况 | 第37页 |
|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 ·问卷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 ·调查地区选取 | 第38页 |
|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38-44页 |
| ·样本总体情况 | 第38页 |
| ·农户特征与农户采纳行为 | 第38-42页 |
| ·推广层面与农户采纳行为 | 第42-43页 |
| ·技术本身与农户采纳行为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农户采纳茯苓高效栽培技术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第45-51页 |
|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 第45-47页 |
| ·模型结果与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7-48页 |
| ·模型结果 | 第48-49页 |
|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 ·农户视角 | 第52页 |
| ·技术推广视角 | 第52-53页 |
| ·农业政策视角 | 第53-54页 |
| ·技术研发视角 | 第54-55页 |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