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5页 |
| 1 干眼的现代医学认识 | 第12-13页 |
| ·干眼的定义 | 第12页 |
| ·干眼的分类 | 第12页 |
| ·干眼的临床表现 | 第12-13页 |
| ·诊断 | 第13页 |
| 2 干眼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3-16页 |
| ·中医对干眼的认识 | 第13-15页 |
| ·干眼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 3 干眼治疗的临床研究 | 第16-21页 |
| ·干眼的西医治疗 | 第16-19页 |
| ·干眼的中医药治疗 | 第19-21页 |
| 4 针刺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 5 干眼的实验研究概况 | 第22-25页 |
| ·干眼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22-23页 |
| ·干眼实验机理 | 第23-25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25-36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25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2 结果 | 第27-31页 |
| ·泪流量 | 第27-29页 |
| ·角膜荧光染色 | 第29-30页 |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0页 |
| ·三组兔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 | 第30-31页 |
| 3 讨论 | 第31-36页 |
| ·去势雄兔建立干眼模型的特点 | 第31页 |
| ·动物选穴依据 | 第31页 |
| ·针刺后SIT/FL变化的意义 | 第31-32页 |
| ·针刺后泪腺组织形态变化的意义 | 第32页 |
| ·去势雄兔干眼模型泪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32-33页 |
| ·针刺治疗干眼的机制探讨 | 第33-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图 | 第43-46页 |
| 英语缩写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