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论文

慈溪杨梅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原种类鉴定与病害防治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9-22页
 一、杨梅产业现状第9-10页
 二、杨梅病害种类第10-18页
  (一) 真菌病害第10-14页
  (二) 细菌病害第14-15页
  (三) 线虫病害第15-16页
  (四) 生理性病害第16-18页
 三、植物病原菌种类鉴定第18-20页
  (一) 形态及生物学性状鉴定第18-19页
  (二)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9-20页
 四、杨梅病害防治措施与现状第20-21页
  (一) 农业措施第20页
  (二) 化学药剂第20-21页
  (三) 生物防治第21页
 五、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31页
 一、培养基第22-23页
  (一) 细菌培养基第22页
  (二) 真菌培养基第22页
  (三) 放线菌培养基第22-23页
 二、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一) 主要试剂第23页
   1、DNA提取液配制第23页
   2、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试剂第23页
   3、核酸电泳缓冲液第23页
  (二) 主要仪器第23-24页
 三、实验方法第24-31页
  (一) 病害调查方法第24页
  (二) 菌株分离与纯化第24-25页
   1、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第24-25页
   2、土壤放线菌分离与纯化第25页
  (三) 细菌鉴定方法第25-27页
   1、形态鉴定第25页
   2、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5-27页
  (四) 真菌鉴定方法第27-28页
   1、形态鉴定第27页
   2、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7-28页
  (五) 拮抗放线菌鉴定第28-29页
   1、形态鉴定第28-29页
   2、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9页
  (六) 病菌致病性测定第29-30页
   1、杨梅接种试验第29-30页
   2、烟草接种试验第30页
  (七) 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第30-31页
   1、药剂筛选第30页
   2、田间试验方法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58页
 一、杨梅溃疡病第31-38页
  (一) 病害特点第31页
  (二) 分离株毒性第31-32页
   1、对杨梅致病性测定第31-32页
   2、烟草过敏性反应第32页
  (三) 病菌种类第32-34页
   1、形态特征第32-33页
   2、16S rDNA特征第33-34页
  (四) 病害防治第34-38页
   1、药剂筛选第34-35页
   2、田间防病试验第35-36页
   3、拮抗菌筛选与鉴定第36-38页
 二、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第38-42页
  (一) 病害特点第39页
  (二) 分离株致病性第39页
  (三) 病菌种类第39-42页
   1、形态特征第39-40页
   2、ITS序列特征第40-42页
 三、炭疽病第42-49页
  (一) 病害特点第42-43页
  (二) 分离株致病性第43页
  (三) 病菌种类第43-49页
   1、形态特征第43-46页
   2、ITS序列特征第46-49页
 四、赤衣病第49-50页
  (一) 病害特点第49页
  (二) 病菌特征第49-50页
 五、果实腐烂第50-55页
  (一) 病害特点第50页
  (二) 分离株种类第50-55页
   1、形态特征第50-52页
   2、ITS序列特征第52-55页
 六、其它病害第55-58页
  (一) 藻类病害第55-56页
  (二) 未知病害第56-58页
   1、叶片变色第56页
   2、植株枯死第56-57页
   3、枝条枯死第57-58页
小结与讨论第58-62页
 一、小结第58页
  (一) 病害种类第58页
  (二) 病原菌种类第58页
  (三) 溃疡病防治第58页
 二、讨论第58-62页
  (一) 杨梅溃疡病第58-59页
  (二) 杨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第59-60页
  (三) 杨梅炭疽病第60页
  (四) 杨梅果实病害第60-61页
  (五) 杨梅病害防治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录第70-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单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大白菜抗霜霉病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