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文化及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概念分析 | 第15-20页 |
2.1 文化 | 第15-18页 |
2.1.1 文化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文化的特征 | 第15-16页 |
2.1.3 文化的力量 | 第16-18页 |
2.2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 | 第18-20页 |
3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产生的渊源 | 第20-27页 |
3.1 理论条件 | 第20-23页 |
3.1.1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 第20-21页 |
3.1.2 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 | 第21-22页 |
3.1.3 继承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 第22-23页 |
3.2 历史条件 | 第23-27页 |
3.2.1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精神 | 第23-24页 |
3.2.2 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 第24页 |
3.2.3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 第24-25页 |
3.2.4 开拓进取的西柏坡精神 | 第25-27页 |
4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27-39页 |
4.1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的内容 | 第27-34页 |
4.1.1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党的领导地位 | 第27页 |
4.1.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和谐”思想 | 第27-28页 |
4.1.3 关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 第28-29页 |
4.1.4 开放思想 | 第29-30页 |
4.1.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 第30页 |
4.1.6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 | 第30-31页 |
4.1.7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第31-33页 |
4.1.8 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 | 第33-34页 |
4.1.9 协调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建设关系 | 第34页 |
4.2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的特征 | 第34-39页 |
4.2.1 民族性 | 第34-35页 |
4.2.2 大众性 | 第35-36页 |
4.2.3 创造性 | 第36-37页 |
4.2.4 革命性 | 第37页 |
4.2.5 科学性 | 第37-39页 |
5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的价值 | 第39-46页 |
5.1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的历史价值 | 第39-40页 |
5.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39页 |
5.1.2 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 第39-40页 |
5.1.3 奠定了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40页 |
5.2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1956-1965)的当代价值 | 第40-46页 |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 第41页 |
5.2.2 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 第41-42页 |
5.2.3 始终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 第42-43页 |
5.2.4 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43页 |
5.2.5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人民 | 第43-44页 |
5.2.6 正确处理文化问题上的中外关系 | 第44-45页 |
5.2.7 以文化自信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5-46页 |
6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