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第一节 白首乌药源研究 | 第12-16页 |
1 本草考证 | 第12-14页 |
2 植物基源调查 | 第14-16页 |
3 资源调查 | 第16页 |
第二节 药材性状及显微研究 | 第16-19页 |
1 药材性状特征 | 第16-17页 |
2 药材显微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 | 第19-25页 |
1 泰山白首乌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22页 |
2 耳叶牛皮消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2-23页 |
3 隔山消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3页 |
4 三种白首乌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 | 第23-25页 |
第四节 栽培现状研究 | 第25-28页 |
1 栽培品种的研究 | 第25-26页 |
2 繁育方式的研究 | 第26-27页 |
3 生产管理研究 | 第27-28页 |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研究 | 第28-32页 |
1 中药材 DNA 条形码片段的选择 | 第29-30页 |
2 中药材 DNA 条形码技术的优势 | 第30页 |
3 中药材 DNA 条形码技术的问题与展望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泰山白首乌新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2-45页 |
第一节 泰山白首乌新品种种子生物学特性 | 第33-3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泰山白首乌新品种植株的生物学特性 | 第39-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泰山白首乌新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5-54页 |
第一节 白首乌二苯酮和白首乌乙素标准品的制备 | 第46-4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页 |
4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白首乌二苯酮和白首乌乙素的含量的测定 | 第49-5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不同泰山白首乌品种的 trnH-psbA 和 ITS 序列分析 | 第54-6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4 讨论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