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涵义 | 第14-18页 |
| (一)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涵义 | 第14页 |
| (二) 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基本标准 | 第14-17页 |
| 1、 碳足迹计算 | 第14-15页 |
| 2、 机动车燃料结构 | 第15页 |
| 3、 城市公交分担率 | 第15页 |
| 4、 城市交通拥挤度 | 第15-16页 |
| 5、 智能交通覆盖率 | 第16页 |
| 6、 交通方式优化率 | 第16-17页 |
| 7、 交通规划的合理化程度 | 第17页 |
| (三)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目标设定 | 第17-18页 |
| 二、 我国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现行措施 | 第18-24页 |
| (一) 我国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法规引导 | 第18-20页 |
| (二) 我国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行政措施 | 第20-24页 |
| 1、 开展低碳交通项目试点 | 第20-21页 |
| 2、 财政税费与补贴政策 | 第21-22页 |
| 3、 制定促进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相关标准 | 第22-24页 |
| 4、 公布在用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 | 第24页 |
| 三、 我国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约束因素 | 第24-28页 |
| (一) 城市快速扩张压缩了低碳交通发展道路的探索空间 | 第24-25页 |
| (二) 产业发展规划不协调限制了低碳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25-26页 |
| (三) 城市交通规划的应时性选择限制了低碳交通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 | 第26-27页 |
| (四)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成本约束机制阻碍了低碳交通发展措施的效用发挥 | 第27-28页 |
| (五) 技术标准制定权的滥用扼制了低碳交通发展要素的升级 | 第28页 |
| 四、 我国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激励机制构建 | 第28-37页 |
| (一) 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 第28-30页 |
| (二) 建立城市交通行业碳排放监测与统计制度 | 第30页 |
| (三) 加速完善交通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 第30-31页 |
| (四) 制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体系 | 第31-33页 |
| 1、 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 | 第32页 |
|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32-33页 |
| (五) 建设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鼓励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规范 | 第33页 |
| (六) 逐步完善汽车消费的税费政策 | 第33-34页 |
| (七) 着力建设智能交通服务体系 | 第34-37页 |
| 1、 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应用系统 | 第35页 |
| 2、 建设城市交通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 第35页 |
| 3、 建设城市交通行业监测预警系统与应急处置系统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