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拉曼光谱 | 第14-17页 |
·拉曼光谱的发现和拉曼散射的量子理论 | 第14-16页 |
·拉曼光谱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 | 第17-22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发现及其增强机理 | 第17-19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19-21页 |
·自组装单层膜(SAMs) | 第21-22页 |
·密度泛函理论(DFT)在化学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计算化学与量子化学 | 第22页 |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第22-23页 |
·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 | 第23页 |
·拉曼光谱计算程序 | 第23-25页 |
·Gaussian09 计算程序 | 第24页 |
·势能分布(PED)计算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5-28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展望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二硫联吡啶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 | 第28-51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仪器及实验参数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理论计算 | 第29-30页 |
·金溶胶的制备 | 第30页 |
·电极的预处理 | 第30-31页 |
·原位拉曼光谱实验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0页 |
·二硫联吡啶的拉曼光谱振动分析及其吸附行为 | 第32-41页 |
·电位对二硫联吡啶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 | 第41-47页 |
·理论计算分析二硫联吡啶与金原子的相互作用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组氨酸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 | 第51-66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仪器及实验参数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页 |
·理论计算 | 第52-53页 |
·金溶胶的制备 | 第53页 |
·电极的预处理 | 第53页 |
·原位拉曼光谱实验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组氨酸的拉曼光谱振动分析及其吸附行为 | 第53-58页 |
·电位对组氨酸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 | 第58-62页 |
·理论计算分析组氨酸与金原子的相互作用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硝基咪唑硫嘌呤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 | 第66-82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仪器及实验参数 | 第66-67页 |
·试剂 | 第67页 |
·理论计算 | 第67页 |
·金溶胶的制备 | 第67-68页 |
·电极的预处理 | 第68页 |
·原位拉曼光谱实验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81页 |
·硝基咪唑硫嘌呤的拉曼光谱振动分析及其吸附行为 | 第68-75页 |
·电位对硝基咪唑硫嘌呤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 | 第75-80页 |
·理论计算分析硝基咪唑硫嘌呤与金原子的相互作用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