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西方叙事学等相关理论梳理 | 第8-11页 |
二、电视剧改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一章 不解之缘:时代与艺术的双向选择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两个时代的《围城》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时代因素 | 第17-20页 |
第三节 艺术因素 | 第20-23页 |
一、叙事层面的偶合 | 第20-21页 |
二、表意符号的同质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诗情与画意:文学叙事与影像叙事在《围城》改编中的转换 | 第23-54页 |
第一节 电视剧《围城》叙事元素的重置 | 第23-40页 |
一、叙事内容:整体的融合 | 第24-32页 |
1、主题 | 第24-25页 |
2、人物 | 第25-29页 |
3、故事 | 第29-32页 |
二、叙事视角:言说的智慧 | 第32-35页 |
三、叙事话语:表达的突围 | 第35-38页 |
四、叙事时间:线索的厘定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电视剧《围城》符号元素的变迁 | 第40-47页 |
一、场景:空间造型的审美构筑 | 第40-42页 |
二、声音:审美体验的听觉诗化 | 第42-45页 |
三、物象:内在情感的视觉浓缩 | 第45-47页 |
第三节 电视剧《围城》修辞元素的转化 | 第47-54页 |
一、隐喻:精妙的置换 | 第48-50页 |
二、反讽:曲折的意指 | 第50-54页 |
第三章 回顾与展望:关于《围城》改编的启示 | 第54-64页 |
第一节 我国电视剧改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4-58页 |
第二节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得失 | 第58-61页 |
第三节 电视剧《围城》对当前电视剧改编的启示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附表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