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城区地热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20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水资源评价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 ·水资源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 ·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 第15-17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7页 |
| ·本文研究特色 | 第17-20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6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页 |
| ·地层特征 | 第20-24页 |
| ·中生界以前地层 | 第20-21页 |
| ·新生界地层 | 第21-24页 |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4-26页 |
| 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6-36页 |
| ·含水层划分及特征 | 第26-29页 |
| ·地下水位动态特征 | 第29-32页 |
|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 ·地下水位平面分布 | 第30-32页 |
| ·含水层的富水性特征 | 第32-36页 |
| ·含水层富水性 | 第32-33页 |
| ·垂向变化特征 | 第33页 |
| ·平面分布特征 | 第33-36页 |
| 4 地下水温度场特征 | 第36-44页 |
| ·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 第36-39页 |
| ·平面分布规律 | 第38-39页 |
| ·垂向变化规律 | 第39页 |
| ·温度场分布特征 | 第39-44页 |
| ·平面分布规律 | 第39-42页 |
| ·垂直变化规律 | 第42-44页 |
| 5 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44-78页 |
|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44-51页 |
| ·水化学成分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 ·水化学成分平面分布特征 | 第47-51页 |
| ·水质评价 | 第51-65页 |
| ·医疗热矿水评价 | 第51-55页 |
| ·饮用矿泉水评价 | 第55-59页 |
| ·生活饮用水评价 | 第59-63页 |
| ·渔业用水评价 | 第63页 |
| ·腐蚀性和结垢趋势评价 | 第63-65页 |
| ·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 第65-70页 |
| ·稳定流抽水试验 | 第65-66页 |
|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 第66-70页 |
| ·允许开采量评价 | 第70-72页 |
| ·数学模型 | 第70-71页 |
| ·允许开采量计算 | 第71-72页 |
| ·开采井合理布局 | 第72-73页 |
| ·平面布局方案 | 第72-73页 |
| ·垂向布局方案 | 第73页 |
| ·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 第73-78页 |
| ·评价标准 | 第73-74页 |
| ·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 第74-78页 |
| 6 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 第78-86页 |
| ·基本原则 | 第78-79页 |
| ·开采控制和保护方案 | 第79-82页 |
| ·剩余资源量和允许新增井数 | 第79-80页 |
| ·允许开采强度和井间距 | 第80-81页 |
| ·回灌 | 第81-82页 |
| ·水位和水质监测井 | 第82页 |
| ·地热水综合利用规划 | 第82-86页 |
| ·依利用方式配置 | 第82-83页 |
| ·依热储特征配置 | 第83页 |
| ·综合利用方案 | 第83-86页 |
| 7 结论及建议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