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文学批评史论文

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2000-2012)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一、社会背景及基本概念内涵第9-16页
 (一)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背景第9-10页
 (二) 域外文论·文化中国·华语语系第10-12页
 (三) 本土化的由来与意义第12-16页
  1.全球化的意义与弊端第13-14页
  2.本土化的产生及意义第14-16页
二、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的原因第16-24页
 (一) 域外的促动:输出·交流·本上化理论第16-17页
 (二) 本土的需求第17-24页
  1.失语之争:套用域外文论无法言说本土现实第18-20页
  2.华语特性:本土文论发展需要注重本土实际第20-21页
  3.重建本土文论:必须走域外文论本土化之路第21-24页
三、多维视域中域外文论本土化的理论实质第24-35页
 (一) 可译性:翻译文论的基础第24-26页
 (二) 理论旅行:本上情境的改造作用第26-28页
 (三) 跨语际实践:本土的多种能动作用第28-29页
 (四) 接触地带:本土人的本土化第29-31页
 (五) 地理类型之维:一种比喻性言说第31-35页
四、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的表现特征第35-43页
 (一) 域外文论本上化的内容第35-40页
  1.本土文论的研究热点:生态批评·文化研究第36-37页
  2.翻译文论的研究热点:文化研究·西马·后现代第37-39页
  3.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发展的新趋势第39-40页
 (二) 域外文论本土化的存在形式第40-43页
  1.翻译情况:语言·人名·术语第40-41页
  2.出版情况:版本·国别·出版社·丛书第41-42页
  3.交流情况:研究队伍·人员访问·会议交流第42-43页
五、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的问题与出路第43-52页
 (一) 域外文论本上化的问题及反思第43-49页
  1.民族保守主义误区第43-44页
  2.断章取义·翻译错误第44页
  3.照搬照抄·乱套乱用第44-45页
  4.缺乏知人论世意识第45-46页
  5.追新逐后·忽视经典第46-47页
  6.东西中心·汉族中心第47页
  7.拿来与输出的失衡第47-48页
  8.本土化悖论及创新第48-49页
 (二) 域外文论本土化的意义与出路第49-52页
  1.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的意义第49-50页
  2.二十一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的出路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维·苏·奈保尔小说中的空间生产
下一篇:汤显祖尺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