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综述 | 第10-24页 |
| 1 经筋理论研究 | 第10-14页 |
| ·中医经典对于经筋循行的论述 | 第10-12页 |
|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 第12页 |
| ·十二经筋的病候及治疗原则 | 第12页 |
| ·经筋系统实质的认识 | 第12-14页 |
| 2 中医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 第14-19页 |
|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 ·中医对痉挛性瘫痪的治疗研究 | 第16-19页 |
| 3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 第19-24页 |
| ·痉挛性瘫痪的生理病理机制 | 第19-21页 |
| ·西医对痉挛性瘫痪的治疗 | 第21-24页 |
| 临床观察 | 第24-32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4页 |
| ·病例来源 | 第24页 |
| ·一般资料 | 第24页 |
| 2 诊疗标准 | 第24-25页 |
| ·中风病西医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中风病分期标准 | 第24-25页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5页 |
|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 ·排除标准 | 第25页 |
|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25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25-27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7-28页 |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28-32页 |
| ·治疗前一般资料描述性分析 | 第28-29页 |
| ·治疗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讨论 | 第32-39页 |
| 1 针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理论依据 | 第32-34页 |
| ·经筋结点理论 | 第32-33页 |
| ·拮抗肌理论 | 第33页 |
| ·电针理论 | 第33-34页 |
| 2 隔药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理论依据 | 第34-36页 |
| ·灸法对痉挛的作用 | 第34页 |
| ·方药选择依据 | 第34-36页 |
| 3 从经筋结点和解剖学论证选穴依据及其作用 | 第36-37页 |
| 4 课题特点 | 第37-38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附表 | 第45-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