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转型增长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绩效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1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及重点 | 第15-18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重点 | 第16-18页 |
| 2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8-21页 |
| ·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8-19页 |
| ·新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 ·新兴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21-24页 |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21页 |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2-24页 |
| 3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经济二元转型的机制 | 第24-34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 ·二元转型 | 第24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绩效 | 第24-25页 |
| ·刘易斯模型中的金融发展与二元转型 | 第25-26页 |
| ·费-拉模型中的金融发展与二元转型 | 第26-28页 |
| ·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二元转型的模型构建 | 第28-32页 |
|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二元转型的路径分析 | 第32-34页 |
| 4 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二元转型:基本事实 | 第34-52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事实 | 第34-41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 | 第34-35页 |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 第35-36页 |
|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 ·农村金融发展指标特征 | 第37-39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表现 | 第39-41页 |
| ·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 第41-50页 |
| ·二元经济结构指标的选取 | 第42-43页 |
| ·二元经济结构指标特征 | 第43-46页 |
| ·二元经济结构的具体表现 | 第46-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5 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二元转型:实证分析 | 第52-66页 |
| ·实证之一——基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角度 | 第52-60页 |
| ·模型的构建和估计方法 | 第52-53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53页 |
| ·协整检验 | 第53-54页 |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54-55页 |
| ·VAR 模型设定和估计 | 第55-56页 |
| ·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分析 | 第56-58页 |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实证之二——基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角度 | 第60-62页 |
| ·协整检验 | 第60-61页 |
| ·格兰因果检验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实证之三——基于剩余劳动力流转角度 | 第62-66页 |
| ·协整检验 | 第62-63页 |
| ·格兰因果检验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6页 |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6-70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理论与模型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66页 |
| ·描述性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66页 |
|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 ·政策建议 | 第67-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