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地下害虫论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农田金龟子DNA条形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金龟子第11-13页
     ·金龟子成虫形态特征第11-12页
     ·金龟子系统学研究进展第12-13页
     ·我国主要农田金龟子种类第13页
   ·蛴螬的发生与分类第13-14页
     ·蛴螬的发生及危害第13-14页
     ·蛴螬的分类第14页
   ·昆虫分子分类技术研究进展第14-18页
     ·昆虫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4-16页
     ·金龟子分子分类的步骤及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利用两种不同引物扩增金龟子 COI 序列片段的比较研究第19-29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供试虫源第20页
     ·引物与试剂第20-21页
   ·实验方法第21-22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21页
     ·COI 基因的克隆第21页
     ·序列分析第21-22页
   ·结果第22-27页
     ·COI 序列的扩增第22-23页
     ·碱基组成第23页
     ·遗传距离第23-25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5-27页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农田主要金龟子成虫 COI 序列分析第29-36页
   ·实验材料第29-31页
     ·供试虫源第29-30页
     ·供试引物与试剂第30-31页
   ·金龟子成虫 COI 基因测序分析第31-32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31页
     ·COI 基因的克隆第31页
     ·序列分析第31-32页
   ·结果第32-34页
     ·个体间遗传距离第32页
     ·金龟子成虫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32-34页
   ·讨论第34-36页
第四章 基于 COI 基因对三种大黑鳃金龟分类地位的研究第36-46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供试虫源第37页
     ·实验试剂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形态学观察第37页
     ·不同来源的金龟子杂交第37-38页
     ·COI 基因测序分析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形态观察结果第38-40页
     ·杂交结果第40页
     ·COI 基因序列碱基组成第40页
     ·个体间遗传距离第40-41页
     ·分子钟假设的检验第41页
     ·系统进化树第41-43页
   ·讨论第43-46页
第五章 DNA 条形码技术在农田金龟子幼虫鉴定中的应用第46-56页
   ·供试材料和试剂第46页
     ·金龟子幼虫第46页
     ·试验用品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7页
     ·形态学鉴定第46页
     ·金龟子幼虫 COI 基因测序分析第46-47页
   ·结果第47-54页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47页
     ·沈阳地区花生田蛴螬遗传距离分析第47-49页
     ·河南新乡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49页
     ·河南驻马店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49-50页
     ·山东临沂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50-51页
     ·湖北武汉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51-52页
     ·安徽合肥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52页
     ·广东广州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52-53页
     ·山西运城与云南文山地区花生田蛴螬的遗传距离分析第53-54页
   ·讨论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结论第56页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附录第65-83页
作者简介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能国际营口电厂脱硫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狗胃动素受体在胃肠道表达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