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生物识别背景和意义 | 第11-16页 |
| ·心音身份识别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6-19页 |
| ·本论文研究和创新内容 | 第19-20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 第2章 心音信号身份识别的技术基础 | 第21-29页 |
| ·心音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 ·心音的生物学基础 | 第21-22页 |
| ·心音身份识别系统构架 | 第22-23页 |
| ·心音时频分析 | 第23-24页 |
| ·心音的时域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 ·心音的频域特性分析 | 第24页 |
| ·系统性能评价 | 第24-25页 |
| ·心音库的建立 | 第25-28页 |
| ·信号采集 | 第25-26页 |
| ·心音多位置数据库的建立 | 第26页 |
| ·心音情绪数据库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心音身体状态数据库的建立 | 第27页 |
| ·心音时间周期数据库的建立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HVD) | 第29-41页 |
|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HVD)基本原理 | 第29-34页 |
| ·谐波瞬时频率估计 | 第29-30页 |
| ·谐波瞬时幅值和相位估计 | 第30-31页 |
| ·迭代运算 | 第31-32页 |
| ·过调幅 AM 信号希尔伯特振动分解 | 第32-34页 |
| ·改进的 HVD 和选择谐波分量数方法 | 第34-36页 |
| ·自适应波形匹配边界延拓 | 第34-35页 |
|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选择谐波分量数方法 | 第35-36页 |
| ·仿真实验 | 第36-40页 |
| ·仿真信号希尔伯特振动分解 | 第36-39页 |
| ·仿真信号的改进希尔伯特振动分解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基于 HVD 和 VQ 模型的识别算法 | 第41-57页 |
| ·基于 HVD+VQ 心音识别系统 | 第41-43页 |
| ·心音 HVD 算法 | 第43-48页 |
| ·心音信号希尔伯特振动分解后类间区分性 | 第43-44页 |
|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选择谐波分量数可行性 | 第44-48页 |
| ·VQ 模型 | 第48-50页 |
| ·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 | 第48页 |
| ·矢量量化的失真测度 | 第48-49页 |
| ·矢量量化器的 LBG 算法 | 第49页 |
| ·VQ 模型的识别原理 | 第49-50页 |
| ·实验一:HVD+VQ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 ·不同 HVD 参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 ·HVD 参数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 ·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Hilbert 变换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 ·低通滤波器类型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阶数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 ·不同时长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测试时长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训练时长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 ·码本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HVD 方法和 HHT 方法比较 | 第54页 |
| ·实验二:不同心音数据库对心音身份识别影响 | 第54-56页 |
| ·不同心音数据库的识别效果 | 第54-55页 |
| ·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心音融合的识别算法 | 第57-68页 |
| ·融合策略 | 第57-58页 |
| ·心音多特征 D-S 证据融合心音识别系统 | 第58-63页 |
| ·特征参数 | 第58-60页 |
| ·D-S 融合算法策略 | 第60-62页 |
| ·D-S 证据理论基本概念 | 第60-61页 |
| ·Dempster 合成规则 | 第61-62页 |
| ·改进的 D-S 证据融合方法 | 第62-63页 |
| ·D-S 证据理论在心音融合技术中的应用 | 第63页 |
| ·心音多位置融合 | 第63-64页 |
| ·实验三:基于融合的心音身份识别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 ·特征融合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多位置融合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总结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