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3-17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及内容 | 第15-17页 |
引言 | 第17-20页 |
第一章 "情"与"格"的冲突与融合 | 第20-44页 |
第一节 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诗论影响下的明代诗学 | 第20-26页 |
一、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诗论的提出 | 第20-21页 |
二、明代诗学对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诗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1-26页 |
第二节 从"取法乎上"看严羽对明代诗学的影响 | 第26-36页 |
一、明代诗学对严羽"诗法"中"格力"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8-31页 |
二、明代诗学对严羽"诗法"中"音节"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1-36页 |
第三节 "情"与"格"的冲突与融合 | 第36-44页 |
一、"情"与"格"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是不可调和的 | 第37-39页 |
二、"情"、"格"并重,二者不可偏废 | 第39-44页 |
第二章 诗歌辨体理论 | 第44-55页 |
第一节 明代诗学对于唐宋诗歌的评价 | 第44-49页 |
一、崇唐抑宋的诗学主张 | 第44-48页 |
二、崇唐不贬宋的诗学主张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明代诗学对唐诗分期的探讨 | 第49-51页 |
第三节 明代诗学对汉魏诗歌的推重 | 第51-55页 |
第三章 "兴趣"论 | 第55-65页 |
第一节 "兴趣"的内涵 | 第55-59页 |
一、自然浑成的审美理想 | 第55-56页 |
二、虚实结合、含蓄蕴藉的诗美境界 | 第56-59页 |
第二节 "兴趣"的形成方法 | 第59-65页 |
一、创作之前要"熟参",创作之中要重"悟" | 第59-61页 |
二、从"比兴"求诗之至境 | 第61-63页 |
三、"不必太切"与"兴趣" | 第63-65页 |
结语:《沧浪诗话》在明代诗学建构中的功用 | 第65-69页 |
第一节 继承与发展 | 第65-66页 |
第二节 诗学建构和时代精神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