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光纤元件论文

利用激光产生气泡混合微层流的计算模型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引言第10-11页
   ·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现状第11-21页
     ·锥形微纳光纤的背景第11-12页
     ·锥形微纳光纤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微流控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第15-21页
   ·论文的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锥形微纳光纤的模型第22-28页
   ·锥形微纳光纤的理论模型第22-24页
   ·非绝热与绝热条件的说明第24-25页
   ·制备锥形微纳光纤的方法介绍第25-28页
第三章 锥形微纳光纤的多模效应第28-46页
   ·锥形微纳光纤多模效应的理论研究第28-32页
   ·对Rsoft软件的说明第32-35页
     ·FD-BPM算法原理第32-33页
     ·对边界条件的说明第33-35页
   ·模拟多模效应第35-40页
     ·锥形微纳光纤的模拟设置第35-37页
     ·多模效应的模拟结果第37-40页
   ·多模效应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实验设备及实验步骤第40-42页
     ·多模效应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2-44页
     ·倏逝场热效应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46页
第四章 利用激光产生气泡混合微层流实验第46-62页
   ·微层流的理论分析及模型第46-47页
   ·混合微层流的模拟情况第47-57页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介绍第47-51页
     ·微层流模型的模拟结果第51-57页
   ·微混合器的制作第57-59页
     ·PDMS基片的制作第58页
     ·锥形微纳光纤与微流控芯片的集成第58-59页
   ·混合微层流的实验结果第59-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总结第62-63页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浓度和能见度检测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耦合腔半导体激光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