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有线通信、通信线路工程论文--载波通信论文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和衰减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引言第10页
   ·电力线载波技术的发展和主要应用第10-11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第11-13页
     ·采集对象分类及采集要求第11页
     ·系统物理架构第11-12页
     ·本地通信信道设计第12-13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模拟的研究现状第1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和衰减特性的现场测量第16-28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阻抗、衰减特性概念第16页
   ·国内外测量工作第16-17页
   ·测量方法介绍第17-19页
     ·阻抗测量方法介绍第17-19页
     ·衰减测量方法介绍第19页
   ·测量安排第19-20页
     ·典型台区的选择第19-20页
     ·具体测量第20页
   ·测量结果第20-26页
     ·农村低压配电台区第20-22页
     ·城乡结合部低压配电台区第22-23页
     ·城区商住两用高层楼房台区第23-26页
   ·测量结果总结与原因分析第26-27页
     ·阻抗特性第26页
     ·衰减特性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和衰减特性的模型方案第28-50页
   ·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第2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0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衰减特性模型第30-36页
     ·时域(多径)模型第30-32页
     ·频域(二端口网络)模型第32-36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阻抗特性模型第36页
   ·低压载波传输线模型第36-40页
     ·穿管(塑料管)敷设的低压绝缘导线第37-40页
     ·低压架空线第40页
   ·低压电器阻抗特性模型第40-48页
     ·低压电器阻抗测量第41-42页
     ·测量结果及分析第42-44页
     ·低压电器阻抗建模第44-47页
     ·拟合结果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和衰减特性模型的实验验证第50-60页
   ·低压载波传输线模型原参数计算公式验证实验第50-52页
     ·理论推导第50-51页
     ·实验条件设置第51页
     ·实验步骤第51-5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阻抗、衰减特性模型验证实验第52-58页
     ·实验条件设置第53-55页
     ·实验步骤第5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实验总结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阻抗和衰减特性模拟软件第60-70页
   ·软件开发语言第60-61页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第60-61页
     ·GUI的创建第61页
   ·软件设计流程和主要算法第61-62页
   ·软件设计分解第62-68页
     ·线路拓扑结构设置第62-64页
     ·线缆粗细设置、负载设置第64-66页
     ·计算第66-67页
     ·结果输出第67-68页
   ·软件验证第68页
   ·mcc编译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基于RLC阵列的低压载波阻抗特性模拟装置第70-77页
   ·硬件设计第70-73页
     ·硬件总体框图第70页
     ·模块描述第70-72页
     ·RLC元件选取第72-73页
   ·具体应用第73-75页
   ·功能总结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4-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CDMA HSPA系统速率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HFC漏斗效应及抗干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