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 ·植物源农药生物合理性 | 第14-15页 |
| ·植物源农药种类与功能 | 第14页 |
| ·植物源农药作用机制 | 第14-15页 |
| ·喜树碱-植物源农药新推物 | 第15-19页 |
| ·喜树碱发现与医药应用 | 第15-16页 |
| ·喜树碱成为植物源农药的可能性 | 第16-17页 |
| ·喜树碱及衍生物结构功效 | 第17-19页 |
| ·喜树碱作用靶标-DNA拓扑异构酶Ⅰ | 第19-23页 |
| ·拓扑异构酶Ⅰ分类与生物功能 | 第19-20页 |
| ·拓扑异构酶Ⅰ催化机制 | 第20页 |
| ·喜树碱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的分子毒理机制 | 第20-21页 |
| ·拓扑异构酶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喜树碱敏感性或抗性发生 | 第21-23页 |
| ·TopⅠcc的分子细胞毒理学机制 | 第23-25页 |
| ·TopⅠcc是细胞DNA损伤修复与凋亡信号的起始点 | 第23-24页 |
| ·TopⅠcc存在下细胞对Top Ⅰ的调控 | 第24-25页 |
|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概况 | 第25页 |
| ·昆虫拓扑异构酶Ⅰ功能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研究思路 | 第26-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2章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对IOZCAS-Spex-Ⅱ细胞粗酶液Top Ⅰ酶活性的体外抑制测定 | 第29-36页 |
| ·材料方法 | 第29-32页 |
| ·细胞培养 | 第29页 |
| ·供试药物 | 第29页 |
| ·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 ·试剂配制 | 第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试验步骤 | 第30-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 ·甜菜夜蛾Top Ⅰ酶解螺旋活性的测定 | 第32页 |
|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抑制Top Ⅰ酶解螺旋活性 | 第32-3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6页 |
| 第3章 甜菜夜蛾Top Ⅰ基因克隆 | 第36-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5页 |
| ·细胞培养 | 第36页 |
| ·化学试剂 | 第36-37页 |
| ·载体与宿主菌 | 第37页 |
| ·试验仪器 | 第37页 |
| ·试剂配制 | 第37-38页 |
| ·试验步骤 | 第38-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 ·总RNA提取 | 第45-46页 |
|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46页 |
| ·反转录PCR扩增部分目的片段(RT-PCR) | 第46-47页 |
| ·3’RACE和5’RACE扩增Top Ⅰ cDNA两末端序列 | 第47页 |
| ·Top Ⅰ cDNA全长序列的拼接与ORF序列扩增 | 第47-48页 |
| ·序列分析 | 第48-5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 第4章 甜菜夜蛾Top Ⅰ基因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 | 第55-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 ·菌种与表达载体 | 第55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55页 |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55页 |
| ·试剂配制 | 第55-57页 |
| ·引物设计 | 第57-58页 |
| ·试验步骤 | 第58-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 ·含有BamH Ⅰ和Sal Ⅰ酶切位点的目的序列的扩增 | 第60-61页 |
| ·PGEX-TOP70和PGEX-TOP Ⅰ重组载体的双酶切鉴定 | 第61页 |
| ·重组表达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 | 第61-63页 |
| ·重组蛋白的纯化分离 | 第63页 |
| ·TOP70酶活性与比活力测定 | 第63-6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5-66页 |
| 第5章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对纯TOP70酶活性的体外抑制测定 | 第66-7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 ·供试药物 | 第66页 |
| ·化学试剂 | 第66页 |
| ·试剂配制 | 第66页 |
| ·试验仪器 | 第66-67页 |
| ·试验步骤 | 第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抑制TOP70酶解螺旋活性 | 第67-7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70-72页 |
| 第6章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对IOZCAS-Spex-Ⅱ细胞内Top Ⅰ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72-8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 ·细胞培养 | 第72页 |
| ·供试药物 | 第72页 |
| ·主要试剂 | 第72-73页 |
| ·主要仪器 | 第73页 |
| ·试验步骤 | 第73-7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 ·引物扩增效率与溶解曲线的测定 | 第74-76页 |
| ·不同浓度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对细胞Top 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 ·10.0 μM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处理后细胞不同时刻Top Ⅰ mRNA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77-7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79-81页 |
| 第7章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对IOZCAS-Spex-Ⅱ细胞内Top Ⅰ酶活性的影响 | 第81-8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 ·细胞培养 | 第81页 |
| ·供试药物 | 第81页 |
| ·化学试剂 | 第81页 |
| ·试剂配制 | 第81页 |
| ·试验仪器 | 第81页 |
| ·试验步骤 | 第81-8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2-86页 |
| ·不同浓度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对细胞内Top Ⅰ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 ·10.0 μM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处理后细胞不同时刻Top Ⅰ酶活性的变化 | 第84-8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86-88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总结 | 第88-89页 |
| ·展望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个人简介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