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问题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7-8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8-9页 |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 | 第9-10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背景、意义及现状 | 第10-20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背景 | 第10-11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0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大学生就业压力 | 第10-11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 第11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意义 | 第11-15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第11-12页 |
·大学生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第12-13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利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13-14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缓解了就业压力 | 第14-15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国家提供了人才储备 | 第15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情况 | 第15-17页 |
·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 第15-16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不断扩大 | 第16-17页 |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 第17页 |
·赣州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情况 | 第17-20页 |
·赣州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落实情况 | 第17-18页 |
·赣州市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 | 第18页 |
·赣州市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情况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4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不高 | 第20页 |
·大学生村官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 | 第20-21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模糊 | 第21页 |
·各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存在差异 | 第21-22页 |
·基层组织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不够 | 第22页 |
·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程度低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国家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24页 |
·村两委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解存在偏差 | 第24-25页 |
·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 第25页 |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困境 | 第25-26页 |
第五章 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 第26-37页 |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 | 第26-28页 |
·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素质培养 | 第26页 |
·大学生村官要树立牢固的服务宗旨 | 第26-27页 |
·转变大学生择业创业观念 | 第27-28页 |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外部环境 | 第28-30页 |
·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28页 |
·引起村两委和村干部重视 | 第28-29页 |
·促进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的交流沟通 | 第29-30页 |
·增加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财政补贴 | 第30-31页 |
·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 第30页 |
·进一步完善待遇机制 | 第30-31页 |
·建立配套机制 | 第31-34页 |
·完善法律法规 | 第31页 |
·深化配套制度改革 | 第31-33页 |
·完善监督和考核机制 | 第33-34页 |
·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 | 第34-37页 |
·搭建好出口平台 | 第34-35页 |
·搭建好创业平台 | 第35-3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