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二)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三) 实地调查法 | 第13-14页 |
四、资源数据来源 | 第14页 |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与需求现状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建湖地区是江苏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 第16-17页 |
(一) 建湖经济概况 | 第16页 |
(二) 建湖农村经济概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及其职能 | 第17-20页 |
(一) 农村主要金融服务机构及其职能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服务情况 | 第20-21页 |
(一) 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 第20页 |
(二) 存、贷款等主要金融服务能力增长较快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状况 | 第21-26页 |
(一) 农户金融需求 | 第22-25页 |
(二) 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弱化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农村资金外流和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农村金融资金供求不平衡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 | 第29-30页 |
第五节 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 | 第30页 |
第六节 农村信贷需求增长与担保难的矛盾日益突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对策 | 第32-48页 |
第一节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 第32-33页 |
(一) 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 | 第32-33页 |
(二)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 第33页 |
第二节 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第34-37页 |
(一) 加强省联社的管理职能 | 第35页 |
(二) 各地自主选择省联社的管理模式和商业化进程 | 第35页 |
(三) 明确信贷投放的目标 | 第35页 |
(四) 增强信用社筹集资金能力,解决信贷资金不足问题 | 第35-36页 |
(五) 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 | 第36页 |
(六) 不断完善法人治现结构,增强农村合作多事机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和杜绝管理风险 | 第36页 |
(七)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 | 第36-37页 |
(八)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 第37页 |
第四节 促进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贷款业务的良好运行 | 第37-38页 |
(一) 进一步放开小额质押贷款的条件,扩大经营规模 | 第37页 |
(二) 加强风险管理 | 第37-38页 |
(三)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防范操作风险 | 第38页 |
第五节 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 第38-40页 |
(一) 强化市场建设 | 第38-39页 |
(二) 扩大业务范围 | 第39页 |
(三) 要拓宽资金来源 | 第39-40页 |
第六节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 第40-42页 |
(一) 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增长机制 | 第40-41页 |
(二) 完善农村金融创新机制 | 第41页 |
(三) 完善农村资金回流农村机制 | 第41-42页 |
第七节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42-44页 |
(一) 全面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 第43页 |
(二) 建立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 第43-44页 |
(三) 积极培育诚信市场主体 | 第44页 |
(四) 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 | 第44页 |
第八节 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监管 | 第44-48页 |
(一) 针对农村金融的特质,建立不同于城市金融的政府监管体系 | 第45页 |
(二) 健全完善金融同业公会,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作用 | 第45页 |
(三) 注重农村金融主体的内部治理和控制,自下而上地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 | 第45-46页 |
(四)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