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铜基复合材料 | 第9页 |
| ·铜基复合材料发展与分类 | 第9-15页 |
|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第10-11页 |
|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包括: | 第11-12页 |
| ·颗粒增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2-14页 |
| ·粉末冶金制备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 ·三元层状化合物 | 第15-18页 |
| ·论文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19-25页 |
| ·实验原料 | 第19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 ·Ti_3SnC_2陶瓷材料烧结方案 | 第20页 |
|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烧结方案 | 第20-21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1-24页 |
| ·密度测量 | 第21-22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页 |
| ·金相显微镜分析 | 第22页 |
| ·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2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2-23页 |
| ·硬度测量 | 第23页 |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23页 |
| ·导电性测试 | 第23-24页 |
|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 第24页 |
| ·其他仪器 | 第24-25页 |
| 第3章 Ti_3SnC_2陶瓷材料的制备及颗粒表面改性 | 第25-35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Ti_3SnC_2陶瓷材料烧结工艺研究 | 第25-28页 |
| ·不同烧结温度合成产物分析 | 第25-26页 |
| ·不同原料配比合成产物分析 | 第26-27页 |
| ·不同烧结时间合成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 ·Ti_3SnC_2陶瓷材料纯度分析 | 第28页 |
| ·Ti_3SnC_2陶瓷粉体制备以及颗粒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 第28-31页 |
| ·Ti_3SnC_2陶瓷材料粉体制备 | 第28-30页 |
| ·颗粒表面改性工艺 | 第30页 |
| ·颗粒表面化学镀铜 | 第30-31页 |
| ·化学镀铜后颗粒形貌与成分分析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5-46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 ·增强体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拉伸断裂机制 | 第41-43页 |
| ·界面反应原理分析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46-55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材料及方案 | 第46-47页 |
| ·纯铜和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稳定摩擦系数计算 | 第47-48页 |
| ·不同载荷对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载荷对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载荷对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滑动速度对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滑动速度对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滑动速度对 Ti_3SnC_2/Cu 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对磨后复合材料和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 第50-54页 |
| ·相同载荷不同摩擦速度下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分析 | 第50-51页 |
| ·相同载荷不同摩擦速度下钢球表面形貌分析 | 第51-53页 |
| ·相同摩擦速度不同载荷下复合材料表面磨损形貌图 | 第53-54页 |
| ·磨屑的分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