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科学传播与科学传播受众 | 第8-17页 |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8-11页 |
一、科学传播范畴的界定 | 第8-9页 |
二、科学传播的历史演进 | 第9-11页 |
第二节 影响科学传播扩散的因素 | 第11-15页 |
一、经济因素对科学传播扩散的影响 | 第11-13页 |
二、政治因素对科学传播扩散的影响 | 第13-14页 |
三、文化因素对科学传播扩散的影响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科学传播受众的解析 | 第15-17页 |
一、大众、受众与大众受众 | 第15-16页 |
二、科学传播受众范畴的界定与解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科技革命背景下科学传播受众的理性分析 | 第17-39页 |
第一节 现代科技革命与科学传播 | 第17-21页 |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 第17-19页 |
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科学传播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三、科技革命与科学传播媒介的变革 | 第21页 |
第二节 现代媒介条件下的科学传播受众 | 第21-27页 |
一、广播电视媒介条件下的科学传播受众 | 第21-24页 |
二、网络媒介条件下的科学传播受众 | 第24-27页 |
第三节 网络科学传播受众的特征分析 | 第27-35页 |
一、网络传播受众的整体特点 | 第27页 |
二、网络传播受众的时代特征 | 第27-29页 |
三、网络科学传播受众的心理特征分析 | 第29-31页 |
四、网络科学传播受众的行为特征解读 | 第31-35页 |
第四节 影响受众接受科学信息的因素 | 第35-39页 |
一、内因对受众接受科学信息的影响 | 第35-37页 |
二、外因对受众接受科学信息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我国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加强我国科学传播媒介建设,使科学信息广为流传 | 第39-42页 |
一、我国科学传播受众的研究现状 | 第39-40页 |
二、大众媒介对于科学传播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三、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我国科学传播媒介建设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网路传播控制策略 | 第42-44页 |
一、加强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2-43页 |
二、改进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方式 | 第43页 |
三、努力提高网络科学传播效果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加强对科学精神的传播,反对伪科学 | 第44-47页 |
一、中国的科学精神及其社会功能 | 第44-46页 |
二、反对和抵制伪科学的传播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