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一、 网络谣言解读 | 第17-23页 |
(一) 网络谣言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 网络谣言的特点 | 第18-21页 |
1. 传播速度快 | 第18页 |
2. 覆盖区域广 | 第18-19页 |
3. 传播方式隐蔽 | 第19页 |
4. 传播目的复杂 | 第19页 |
5. 传播途径多样 | 第19-21页 |
(三) 网络谣言的类别 | 第21-23页 |
1. 网络政治谣言 | 第21页 |
2. 网络经济谣言 | 第21页 |
3. 网络军事谣言 | 第21-22页 |
4. 网络社会生活谣言 | 第22页 |
5. 网络自然现象谣言 | 第22-23页 |
二、 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原因 | 第23-35页 |
(一) 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 | 第23-27页 |
1. 引起社会恐慌,危害社会和谐 | 第23-24页 |
2. 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 | 第24-25页 |
3. 增加事件的解决难度 | 第25-26页 |
4. 损坏个人和集体名誉 | 第26-27页 |
(二) 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 第27-35页 |
1. 政府监管和防范意识薄弱与滞后 | 第27-30页 |
2. 公民意识和科学知识的欠缺 | 第30-33页 |
3. 网络媒体自身存在缺陷 | 第33-35页 |
三、 网络谣言的防范和治理对策 | 第35-50页 |
(一) 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5-39页 |
1. 及时发布信息,公开事实真相 | 第35-36页 |
2. 健全管理法规,规范传播行为 | 第36-38页 |
3. 完善预警机制,提高防范能力 | 第38-39页 |
(二) 加强网络传播的监督和管理 | 第39-45页 |
1. 加大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 | 第40-42页 |
2. 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屏蔽力度 | 第42-43页 |
3. 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 第43-45页 |
(三) 提高公众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 第45-50页 |
1. 深入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建设 | 第45-46页 |
2. 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 第46-47页 |
3. 提升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