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

新型卫星导航系统干扰抑制算法和级联LDPC/MIMO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图表清单第12-15页
注释表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数字通信系统简介第16-18页
     ·数字通信的系统模型及特点第16-17页
     ·信道编码技术第17页
     ·扩展频谱技术第17-18页
   ·新型卫星导航系统背景介绍第18-20页
     ·GPS 系统简介第18-19页
     ·新型卫星导航系统研究概况第19-20页
   ·新型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第20-22页
     ·时域抗干扰第20页
     ·空域抗干扰第20-21页
     ·自适应抗干扰第21-22页
     ·抗干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2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22-24页
第二章 新型卫星导航系统的模型分析第24-46页
   ·发射端模型第24-27页
  2..1.1 发射端信号简介[20]第24-25页
     ·MIMO 技术[22]简介第25-26页
     ·发射端 MIMO 信道模型第26-27页
   ·接收端模型第27-29页
     ·接收端 MIMO 信道模型第27页
     ·一般 MIMO 模型[23]第27-28页
     ·一般 MIMO 接收机的信干噪比(SINR)定义第28-29页
   ·基于扩频技术的 MIMO 模型第29-39页
     ·伪随机码第30页
     ·伪随机码扩频及相关解扩第30-31页
     ·扩频码的产生原理介绍第31-33页
     ·基于扩频技术的一般 MIMO 模型第33-35页
     ·扩频 MIMO 接收机的信干噪比(SINR)定义第35-37页
     ·扩频处理目的介绍第37-39页
     ·MIMO 扩频接收机抗干扰性能模拟条件第39页
   ·MIMO 技术与 SISO 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9-42页
     ·从点对点(SISO)角度研究的 MIMO 模型第39-41页
     ·MIMO 信道容量第41-42页
   ·天线阵列模型第42-46页
     ·阵元间距第42页
     ·阵元个数选择第42-43页
     ·阵型选择第43-46页
第三章 基于 MIMO 信道的非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第46-79页
   ·匹配滤波(MMF)算法第46-53页
     ·匹配滤波原理第46-47页
     ·MMF 算法特点第47-48页
     ·接收阵元个数增加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AWGN 环境下的 MMF 算法性能模拟第49-53页
   ·破零(ZF)滤波算法第53-55页
     ·迫零滤波原理第53页
     ·ZF 算法特点第53-54页
     ·AWGN 环境下的 ZF 算法性能模拟第54-55页
   ·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第55-57页
     ·最小均方误差滤波原理第55-56页
     ·MMSE 算法特点第56页
     ·AWGN 环境下的 MMSE 算法性能模拟第56-57页
   ·基于树形结构的球形算法第57-63页
     ·JML 滤波算法原理第57-58页
     ·JML 算法的特点第58-60页
     ·基于扩频的 JML 算法第60-61页
     ·JML 顺序译码算法第61-62页
     ·AWGN 环境下的 JML 算法性能模拟第62-63页
   ·基于反馈结构的非线性 MIMO 算法第63-70页
     ·ZF-DF 算法第63-67页
     ·MMF-DF 和 MMSE-DF 算法简介第67页
     ·基于扩频的 DF 算法第67-68页
     ·调整检测次序的改进型算法第68页
     ·AWGN 环境下反馈结构的非线性 MIMO 算法性能模拟第68-70页
   ·基于 MIMO 非确定信道的抗干扰技术第70-79页
     ·非确定信道介绍第70-71页
     ·全盲信道检测算法第71-72页
     ·半盲信道检测算法第72-73页
     ·AWGN 环境下非确定 MIMO 信道的抗干扰算法性能模拟第73-79页
第四章 基于 MIMO 信道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第79-97页
   ·最短距离序列检测第79-81页
     ·最短距离序列检测原理第79页
     ·码间串扰[32]的产生第79-80页
     ·克服码间串扰的方法——自适应均衡器[33-34]第80-81页
   ·自适应均衡技术第81-84页
     ·均衡器结构第81页
     ·最小均方误差及其梯度(MSEG)算法第81-83页
     ·随机梯度(SG)算法第83-84页
   ·LMS-MIMO 自适应算法第84-97页
     ·LMS-MIMO 算法原理第84-87页
     ·LMS-MIMO 学习曲线第87-89页
     ·扩频环境下的 LMS-MIMO 算法第89-91页
     ·扩频环境下的 LMS-MIMO 自适应抗干扰算法性能模拟第91-97页
第五章 LDPC 码的编译码技术第97-105页
   ·LDPC 码的定义和表达方式第97-98页
     ·校验矩阵 H第97页
     ·Tanner 图表示法第97-98页
   ·LDPC 码的编码技术第98-99页
   ·LDPC 码的译码技术第99-103页
     ·LDPC 码的 BP 译码技术第99-103页
     ·环路对 BP 译码性能的影响第103页
   ·AWGN 信道环境下的 BP 算法的性能模拟第103-105页
第六章 级联 LDPC/MIMO 系统性能研究第105-110页
   ·基本原理及模型第105-106页
   ·基于 MIMO 信道的 LDPC 码性能模拟第106-108页
     ·不同迭代次数对级联 LDPC/MIMO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06-107页
     ·不同码率对级联 LDPC/MIMO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07-108页
     ·不同码长对级联 LDPC/MIMO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08页
   ·MIMO 系统与级联 LDPC/MIMO 系统性能比较第108-11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10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投的学术论文第116-117页
附录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率短波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QC-LDPC编码MIMO系统在卫星信道下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