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雷达天线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雷达天线伺服系统 | 第9-11页 |
·伺服系统 | 第9-10页 |
·雷达天线伺服系统 | 第10-11页 |
·国内外现状比较 | 第11-13页 |
·伺服驱动器 | 第11-12页 |
·伺服电机 | 第12页 |
·电机编码器及零位传感器 | 第12-13页 |
·天线转台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天线转台伺服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 第16-28页 |
·天线伺服系统要求 | 第16-17页 |
·关键元器件选型分析与计算 | 第17-25页 |
·电动机选型 | 第17-21页 |
·方位大轴承选型及减速器速比计算 | 第21页 |
·电动机测角元件及减速器选型精度计算 | 第21-22页 |
·电动机驱动器选型计算 | 第22页 |
·角度校正算法 | 第22-25页 |
·选型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 第25页 |
·控制系统结构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控制器设计 | 第25-26页 |
·系统总体示意图以及总体结构图 | 第26-27页 |
·总体结构图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天线转台伺服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28-40页 |
·系统主要硬件单元的介绍 | 第28-33页 |
·电源模块 | 第29页 |
·执行单元 | 第29-30页 |
·驱动单元 | 第30页 |
·控制单元 | 第30-32页 |
·传感器单元 | 第32页 |
·解码计数单元 | 第32-33页 |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33-38页 |
·电源电路 | 第33-35页 |
·电源供电电路 | 第35页 |
·电源控制电路 | 第35-36页 |
·单片机控制电路 | 第36-37页 |
·解码计数电路 | 第37页 |
·通信电路 | 第37-38页 |
·上位机通信的模拟 | 第38页 |
·系统的抗干扰分析与设计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机械谐振及强干扰的灵敏度分析 | 第40-58页 |
·灵敏度函数和补灵敏度函数 | 第40-44页 |
·比较灵敏度函数与比较灵敏度算子 | 第40-42页 |
·灵敏度函数和互补灵敏度函数的特性 | 第42-44页 |
·伺服系统的模型 | 第44-50页 |
·直流电机数学模型 | 第45页 |
·电流环数学模型及其参数整定 | 第45-47页 |
·速度环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机械谐振数学模型 | 第48-50页 |
·灵敏度分析 | 第50-55页 |
·采用校正网络 | 第52-54页 |
·提高电机负载惯量比 | 第54-55页 |
·系统抗扰动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天线转台伺服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8-66页 |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58-59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64页 |
·单片机硬件接口的分配 | 第59-60页 |
·单片机软件设计 | 第60-63页 |
·单片机中断等级设计 | 第63页 |
·可编程器件代码设计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调试 | 第66-74页 |
·驱动器控制参数的调试 | 第66-68页 |
·电流环的调试 | 第66-67页 |
·速度环的调试 | 第67页 |
·位置环的调试 | 第67-68页 |
·天线转台伺服系统软硬件调试 | 第68-69页 |
·模拟上位机通信 | 第68页 |
·位置数据解码计数 | 第68-69页 |
·模拟上位机发取天线方位脉冲命令 | 第69页 |
·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第69-73页 |
·硬件实现方案的变更 | 第69页 |
·通信可靠性问题 | 第69-71页 |
·电磁干扰问题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环境试验 | 第74-82页 |
·环境试验分类及其作用 | 第74页 |
·天线转台伺服系统的环境试验以及结果分析 | 第74-80页 |
·高低温试验 | 第74-76页 |
·冲击试验 | 第76-77页 |
·振动试验 | 第77-80页 |
·加速度试验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6页 |
·总结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