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叙事代码的运用 | 第12-26页 |
第一节 特殊的词汇单位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突出的语义场 | 第13-19页 |
一、 同化 | 第14-15页 |
二、 加倍与排列 | 第15-16页 |
三、 感觉 | 第16-17页 |
四、 运动 | 第17-18页 |
五、 机械化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句子结构 | 第19-22页 |
一、 句子因打断而没有完整意义 | 第20页 |
二、 句子语义前后矛盾 | 第20-21页 |
三、 句子在印刷上的有意安排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文本结构 | 第22-26页 |
一、 间断 | 第22-23页 |
二、 增殖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叙事结构的再生 | 第26-37页 |
第一节 迷宫 | 第26-33页 |
一、 迷宫的存在 | 第26-28页 |
二、 迷宫意象 | 第28-30页 |
三、 晶体般的迷宫——乱中有序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时间零 | 第33-37页 |
第三章 互文的演练 | 第37-46页 |
第一节 戏仿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假冒、假造、抄袭 | 第40-46页 |
第四章 你是谁?——权力和叙述 | 第46-53页 |
第一节 你是谁?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叙述与权力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