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0页 |
| ·自由基的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 ·生物体中氧自由基产生的起源与作用 | 第9-13页 |
| ·自由基分析方法简介 | 第13-15页 |
| ·自由基捕获探针的应用与进展 | 第15-20页 |
| ·环状硝酮类自由基捕获探针 | 第17-18页 |
| ·线性硝酮类自由基捕获探针 | 第18-20页 |
| ·自由基清除功能的抗氧化剂的发展和应用 | 第20-27页 |
| ·抗氧化剂及其分类 | 第20-24页 |
| ·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的检测方法 | 第24-2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3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DSC-PBN 共价链接物的合成与ESR 研究 | 第30-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用仪器 | 第30-31页 |
| ·DSC-PBN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3页 |
| ·DSC-PBN 的ESR 研究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捕获碳中心自由基 | 第34-36页 |
| ·捕获氢原子自由基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EMPO-酪氨酸共价链接物的合成与ESR 研究 | 第39-4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 ·实验用仪器 | 第39-40页 |
| ·L-tyr-EMPO 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2页 |
| ·EMPO-酪氨酸共价链接物的ESR 研究 | 第42-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羟基自由基的捕获 | 第44页 |
| ·其它氧、碳及硫中心自由基的捕获 | 第44页 |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捕获 | 第44-47页 |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捕获性能研究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新型纳米抗氧化剂Au@ PEG3danshensu 的制备、表征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9-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4页 |
|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 ·实验用仪器 | 第50页 |
| ·Au@ PEG3danshensu 的合成 | 第50-52页 |
| ·Au@ PEG3danshensu 的表征 | 第52页 |
| ·Au@ PEG3danshensu 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2-53页 |
| ·danshensu 与Au@ PEG3danshensu 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速率研究 | 第53页 |
| ·细胞毒性研究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 ·Au@ PEG3danshensu 的表征 | 第54-56页 |
| ·Au@ PEG3 danshensu 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6-59页 |
| ·danshensu 与Au@ PEG3danshensu 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速率研究 | 第59-60页 |
| ·细胞毒性实验研究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Au-danshensu-GA 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2-7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 ·实验用仪器 | 第62-63页 |
| ·金纳米抗氧化剂的合成 | 第63页 |
| ·表征 | 第63页 |
| ·Au-danshensu-GA 的稳定性研究 | 第63-64页 |
| ·Au-danshensu-GA 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64页 |
| ·Au-danshensu-GA 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 ·紫外表征 | 第64-66页 |
| ·Au-danshensu-GA 的稳定性研究 | 第66-67页 |
| ·Au-danshensu-GA 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67-68页 |
| ·Au-danshensu-GA 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建议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 个人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