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土地流转引入信托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1-14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理论意义第13页
     ·实践意义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概述第14-21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第15-16页
     ·农地流转主体的特殊性与法定性第15页
     ·流转的客体具有法定性第15-16页
     ·农地流转内容的法定性第16页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6-20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阶段第16-17页
     ·第二阶段是农地流转的逐步发展阶段第17页
     ·第三阶段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阶段第17-19页
     ·第四阶段是逐步走向完善的阶段第19-20页
   ·现有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第20-21页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限没有清晰的界定第20页
     ·流转合同管理不规范第20页
     ·农地流转缺少规范完善的中介组织第20-21页
     ·农地流转过程缺乏配套的规程和市场第21页
3. 农村土地流转引入信托的可行性分析第21-30页
   ·理论分析第22-27页
     ·信托理论第22-24页
       ·信托的内涵第22页
       ·信托的发展过程第22-23页
       ·信托的功能第23-24页
     ·市场效率理论第24-25页
     ·交易成本费用理论第25-27页
   ·农村土地流转引入信托机制的优势分析第27-28页
   ·建立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第28-30页
     ·农地信托有利于保护农地承包方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抛荒现象的继续发生第28-29页
     ·农地信托有利于土地的良性增值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第29-30页
     ·农地信托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第30页
     ·农地信托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打造诚信交易规则和社会信用体系第30页
4. 国内外农村土地信托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30-33页
   ·国外农地信托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30-31页
   ·国内农地信托雏形的经验启示第31-33页
     ·政府引导,提高农民的经济意识第32-33页
     ·坚持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效率作用第33页
     ·完善农地信托机制,制定鼓励政策第33页
5. 建立农村土地信托的探索第33-45页
   ·农村土地信托的运作流程设想(图2)第34-36页
  5. 1.1委托人的意思表示第34页
     ·受托人接受委托第34页
     ·签订合约第34-35页
     ·选择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第35页
     ·进行登记第35页
     ·信托执行第35-36页
     ·其他注意事项第36页
   ·农村土地信托方式及其适用范围第36-39页
     ·委托主体的方式及其适应范围第36-39页
       ·个人委托第36-37页
       ·多人委托第37-38页
       ·集体组织委托第38-39页
   ·受托主体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第39-41页
     ·个体受托第39-40页
     ·集体受托第40页
     ·公司信托第40-41页
   ·农村土地信托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第41-45页
     ·委托入的权利第41-42页
     ·委托入的义务第42-43页
     ·受托人的权利第43-44页
     ·受托人的义务第44-45页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引入信托的制约因素及突破路径第45页
6.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浦城县丹桂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