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的提出和分析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主题公园 | 第12-14页 |
·我国的主题公园 | 第14-15页 |
·国外的民俗主题公园 | 第15页 |
·我国的民俗主题公园 | 第15-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缺乏前期策划和设计 | 第17页 |
·主题选择的重复与雷同 | 第17页 |
·设计建造水平有待提高 | 第17页 |
·文化挖掘不到位 | 第17-18页 |
·参与性不够 | 第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在精神方面 | 第18-19页 |
·在文化方面 | 第19页 |
·在社会效益方面 | 第19页 |
·在园林景观方面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与民俗主题公园的相关的概念 | 第21-24页 |
·民俗学(FOLKLORE) | 第21页 |
·民俗文化(FOLK CULTURE) | 第21页 |
·民俗文化的概念 | 第21页 |
·文化“雅”与“俗”的概念 | 第21页 |
·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关系 | 第21页 |
·主题公园(THEME PARK) | 第21-22页 |
·民俗主题公园 | 第22页 |
·开放式民俗主题公园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陕西关中民俗资源特色分析 | 第24-29页 |
·自然地理分析 | 第24页 |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气候特点 | 第24页 |
·民俗资源分析 | 第24-29页 |
·物质民俗 | 第25-27页 |
·社会民俗 | 第27页 |
·精神民俗 | 第27-28页 |
·岁时民俗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关中民俗主题公园实例调查与分析 | 第29-42页 |
·关中风情园 | 第29-34页 |
·景点简介 | 第29-30页 |
·建设背景 | 第30-31页 |
·设计理念 | 第31页 |
·景观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设计不完善的方面 | 第33-34页 |
·陕西民俗大观园 | 第34-39页 |
·景点简介 | 第34-35页 |
·景观现状分析 | 第35-38页 |
·设计不完善的方面 | 第38-39页 |
·秦都民俗文化博览苑 | 第39-42页 |
·项目简介 | 第39页 |
·景观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秦都民俗文化博览苑设计不完善的方面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关中民俗主题公园设计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2-49页 |
·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原则 | 第42-43页 |
·文化景观 | 第42页 |
·景观设计的的文化性原则 | 第42-43页 |
·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3-44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43页 |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第43-44页 |
·景观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 第44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4-45页 |
·因地制宜 | 第44页 |
·景观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方便性原则 | 第45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45页 |
·健康性原则 | 第45-46页 |
·舒适性原则 | 第46页 |
·美学的原则 | 第46-49页 |
·美学 | 第46-47页 |
·审美 | 第47页 |
·空间设计与形式美 | 第47页 |
·生态美学 | 第47-48页 |
·关中民俗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要遵循美学的原则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关中民俗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体系的研究 | 第49-56页 |
·主题定位研究 | 第49-50页 |
·要以关中的民俗资源为主题,文化建园 | 第49页 |
·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 第49-50页 |
·规划区位选址 | 第50-51页 |
·经济因素 | 第50-51页 |
·地理因素 | 第51页 |
·文化因素 | 第51页 |
·空间布局 | 第51-52页 |
·满足主题公园分区功能性 | 第51页 |
·景观空间组合节奏性 | 第51-52页 |
·从实际情况出发,与周边环境协调 | 第52页 |
·景观表现模式 | 第52-54页 |
·游乐园模式 | 第53页 |
·中国民俗文化村模式 | 第53页 |
·民俗文化宫模式 | 第53页 |
·缩微集锦模式 | 第53页 |
·博物馆模式 | 第53页 |
·开放性民俗文化主题模式 | 第53页 |
·建设旅游小城镇模式 | 第53-54页 |
·民俗公园景观特征 | 第54-56页 |
·乡土景观当代转变的一种载体 | 第54页 |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整合一一生态理念的介入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