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2-14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系统的发展历史 | 第12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的应用领域 | 第12-14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系统的组成环节及基本原理 | 第14-19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系统框图 | 第14-15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5-16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的换相原理 | 第16-19页 |
|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现状及发展 | 第19-25页 |
|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的提出 | 第19页 |
| ·连续型位置检测方法 | 第19-22页 |
| ·离散型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 ·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的启动问题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新型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及实现 | 第27-39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常见的直流无刷电机PWM调速方式 | 第27-30页 |
| ·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分析 | 第30-32页 |
| ·PWM-ON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 ·PWM-OFF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 ·新型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的电路实现 | 第32-34页 |
| ·PWM-ON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电路 | 第32-33页 |
| ·PWM-OFF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电路 | 第33-34页 |
| ·新型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电路仿真验证 | 第34-38页 |
| ·PWM-ON过零点检测电路的仿真验证 | 第34-36页 |
| ·PWM-OFF过零点检测电路的仿真验证 | 第36-38页 |
|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的新型启动方法 | 第39-59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转子预定位方法 | 第39-40页 |
| ·启动加速阶段转子位置获取方法 | 第40-54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的瞬态分析模型 | 第40-42页 |
| ·直流无刷电机的电感及互感参数跟转子位置的变化关系 | 第42-45页 |
| ·通电两相在悬空相的感应电压与反电动势电压的关系分析 | 第45-54页 |
| ·新型“三段式启动方法”的提出 | 第54-56页 |
| ·中性点电压对过零点检测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本章总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59-73页 |
| ·直流无刷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框图 | 第59-60页 |
| ·主控制芯片PIC24HJ128GP306简介 | 第60-63页 |
| ·主控制芯片的主要功能介绍 | 第60-61页 |
| ·PIC24HJ128GP306产生PWM信号 | 第61-63页 |
| ·系统的主功率回路及逆变桥驱动 | 第63-66页 |
| ·三相桥驱动芯片IR2130的使用方法 | 第63-65页 |
| ·功率器件的选型及使用 | 第65-66页 |
| ·峰值电流控制及其实现 | 第66-70页 |
| ·电流放大器电路的实现 | 第66-68页 |
| ·电流采样放大中的抗干扰设计 | 第68-69页 |
| ·峰值电流控制的实现 | 第69-70页 |
| ·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的抗干扰设计 | 第70-72页 |
| ·本章总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73-85页 |
| ·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框图 | 第73-74页 |
| ·系统的各个子程序实现 | 第74-84页 |
| ·主程序的流程图及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74-75页 |
| ·转子预定位子程序 | 第75-76页 |
| ·启动加速阶段子程序 | 第76-77页 |
| ·悬空相电压过零点检测软件的设计 | 第77-83页 |
| ·PID调节子程序的设计 | 第83-84页 |
| ·本章总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调试过程及结果 | 第85-90页 |
| ·PWM-OFF过零点检测电路的最低有效检测速度阈值 | 第85页 |
| ·串接启动电阻前后的启动阶段的过零点检测效果对比 | 第85-88页 |
| ·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的启动过程分析 | 第88-90页 |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90-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附件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