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媒介形象解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剩女”的界定与成因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剩女”的界定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剩女”的成因 | 第18-23页 |
一、城市化进程加速“剩女时代”来临 | 第18-19页 |
二、法定婚龄的逐步攀升 | 第19-20页 |
三、婚恋自主与婚姻梯度的矛盾 | 第20-21页 |
四、多元化婚恋观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大众媒介对“剩女”形象的建构 | 第23-44页 |
第一节 作为媒介议程的“剩女” | 第23-37页 |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回顾 | 第23-25页 |
二、《新京报》中“剩女”议题的设置 | 第25-29页 |
三、人民网中“剩女”议题的设置 | 第29-32页 |
四、电视剧中“剩女”议题的设置 | 第32-34页 |
五、“剩女”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剩女”媒介形象的主要类型 | 第37-44页 |
一、物质型 | 第37-39页 |
二、挑剔型 | 第39-41页 |
三、追爱型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对“剩女”媒介形象的反思 | 第44-60页 |
第一节 “剩女”媒介形象建构的误区 | 第44-52页 |
一、刻板化的“剩女”形象 | 第44-46页 |
二、被凝视的“剩女”形象 | 第46-49页 |
三、污名化的“剩女”形象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剩女”媒介形象的社会学反思 | 第52-60页 |
一、“剩女”:男权文化的牺牲品 | 第52-54页 |
二、“剩女”:难逃婚姻的宿命 | 第54-56页 |
三、“剩女”与“剩男”:凸显与遮蔽 | 第56-60页 |
第四章 大众媒介的应对之道 | 第60-74页 |
第一节 “剩女”媒介议程的科学设置 | 第60-68页 |
一、以平衡的媒介议程促进两性平等 | 第60-65页 |
二、以客观的媒介议程推进社会变革 | 第65-68页 |
第二节 在社会大语境中重新审视媒介传播 | 第68-74页 |
一、社会问题的媒介呈现 | 第68-71页 |
二、以大众传播促进社会发展 | 第71-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