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绞胎瓷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 第9页 |
·概念释义 | 第9-12页 |
·当阳峪窑 | 第9-10页 |
·绞胎瓷 | 第10-12页 |
2 当阳峪绞胎瓷艺术的历史概况 | 第12-16页 |
·当阳峪窑的渊源 | 第12-14页 |
·窑口的历史变迁 | 第12-13页 |
·窑口的消逝之解 | 第13-14页 |
·当阳峪绞胎瓷的产生及其特色 | 第14-16页 |
3 当阳峪绞胎瓷的艺术价值 | 第16-21页 |
·当阳峪绞胎瓷的艺术造诣 | 第16-20页 |
·别具匠心的造型美 | 第16-18页 |
·表里如一的工艺美 | 第18页 |
·千胎千面的纹饰美 | 第18-20页 |
·当阳峪绞胎瓷的文化内涵 | 第20-21页 |
·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 第20页 |
·心物交融的意境美 | 第20-21页 |
4 当阳峪绞胎瓷工艺的继承 | 第21-27页 |
·当阳峪绞胎瓷工艺继承的前提 | 第21-23页 |
·绞胎制瓷技艺的失而复得 | 第21-22页 |
·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 | 第22-23页 |
·当阳峪绞胎瓷工艺继承的有利条件 | 第23-27页 |
·当地政府的大力开发项目 | 第23-24页 |
·绞胎陶瓷生产企业的新生 | 第24-25页 |
·现代社会文化的活力推动 | 第25-26页 |
·现代陶瓷艺术的多元发展 | 第26-27页 |
5 当阳峪绞胎瓷的发展 | 第27-33页 |
·宏观的价值取向 | 第27-29页 |
·以艺术创作媒介而存在 | 第27页 |
·以手工艺产业形态而存在 | 第27-28页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存在 | 第28-29页 |
·微观的发展策略 | 第29-33页 |
·提高社会大众认知的程度 | 第29页 |
·基于传统工艺之下的创新 | 第29-30页 |
·开发现代领域绞胎的品种 | 第30-31页 |
·开发培育旅游绞胎纪念品 | 第31页 |
·培养后备专业创作的人才 | 第31-33页 |
6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