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杆件系统结构论文--杆件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新旧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3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0-11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1-13页
2 结构地震易损性理论与分析方法第13-25页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结构破坏评价准则第14页
     ·强度评价准则第14页
     ·变形评价准则第14页
     ·能量评价准则第14页
     ·变形和能量双重评价准则第14页
     ·其它评价准则第14页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内容第14-15页
     ·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15页
     ·结构抗震能力第15页
     ·易损性曲线的形成第15页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第15-17页
     ·经验方法第16页
     ·理论分析方法第16-17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第17-19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第17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步骤第17-18页
     ·侧向加载模式第18-19页
   ·动力时程分析第19页
     ·时程分析的基本步骤第19页
     ·地震波的选择第19页
   ·动力增量时程分析第19-25页
     ·动力增量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步骤第20页
     ·调幅原则第20页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地震动参数第20-21页
     ·结构性能水平的确定方法第21页
     ·地震动输入第21-25页
3 框架结构新旧规范要点对比分析第25-37页
   ·场地地基设计要求的改进第25-27页
     ·场地类别第25-26页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第26-27页
   ·结构抗震分析规定的改进第27-29页
     ·不同阻尼比设计反应谱的改进第27-28页
     ·设计特征周期的调整第28-29页
     ·地震影响系数的对比第29页
   ·对抗震概率设计和结构延性设计要求的改进第29-37页
     ·不规则结构判别的对比第29-31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的改变第31-37页
4 新旧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第37-67页
   ·结构选型与参数确定第37-39页
     ·结构选型第37-38页
     ·参数确定第38-39页
   ·算例设计与分析第39-65页
     ·6 度设防不同层数的新旧规范设计的 RC 框架结构易损性对比第40-47页
     ·7 度设防不同层数的新旧规范设计的 RC 框架结构易损性对比第47-55页
     ·8 度设防不同层数的新旧规范设计的 RC 框架结构易损性对比第55-63页
     ·9 度设防不同层数的新旧规范设计的 RC 框架结构易损性对比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结论第67页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83页
 A. 结构模型梁柱配筋图第75-83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框剪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下一篇: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底框结构地震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