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21页
 一、 研究缘起第11-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二) 理论意义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第14页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一) 国外科普实践第14-16页
  (二) 国内科普探索第16-18页
  (三) 现有研究的分析和评价第18-21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科普惠农概况第21-29页
 一、 相关概念第21-24页
  (一) 科普概念的不同界定第21-23页
  (二) “机制”的内涵第23-24页
 二、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第24-29页
  (一) 科普惠农的主要承担者第24页
  (二) 科普惠农的四类受体第24-26页
  (三) 科普惠农的实施概况第26-29页
第二章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9-38页
 一、 应用委托代理理论的依据第29-34页
  (一) 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第29-31页
  (二) 科普惠农工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第31-34页
 二、 科普惠农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第34-38页
  (一) 问题类别第34-35页
  (二) 问题成因第35-37页
  (三) 问题应对第37-38页
第三章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实施现状第38-54页
 一、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宏观概况第38-45页
  (一) 民族地区科普大环境不容乐观第38-39页
  (二) 民族地区基层科普体系建设极度滞后第39-41页
  (三)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激励后劲不足第41-45页
 二、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实证调研第45-54页
  (一) 调查概况第45-47页
  (二) 现状分析第47-52页
  (三) 存在问题第52-54页
第四章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构建第54-69页
 一、 长效机制的前提——建立有效的科普评估体系第54-60页
  (一) 国内科普评估指标体系概况第54-55页
  (二)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评估指标体系第55-60页
 二、 长效机制的保障——完善制度及确立主体第60-63页
  (一) 制度保障第60-62页
  (二) 主体保障第62-63页
 三、 长效机制的要素——服务机制与激励机制第63-69页
  (一) 服务机制第63-66页
  (二) 激励机制第66-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 A:国家层面的民族地区科普政策第76-77页
附录 B: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为—结果导向下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聚离子液体膜的环境雌激素电化学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