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 食品安全问题概况 | 第11-12页 |
(一)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 第11页 |
(二) 食品安全犯罪问题严峻 | 第11-12页 |
二、 对于我国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刑法规制的现状分析 | 第12-21页 |
(一) 我国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刑法规制现状 | 第12-16页 |
1、 现行刑法规制食品安全的主要相关罪名简析 | 第12-15页 |
2、 对《刑法修正案(八)》有关食品安全犯罪规定之评析 | 第15-16页 |
(二) 当前我国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刑法规制之局限性 | 第16-21页 |
1、 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刑法规制范围之狭窄 | 第17-18页 |
2、 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之局限 | 第18页 |
3、 食品安全犯罪的既遂形态设置之合理性欠缺 | 第18-19页 |
4、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处罚设置之不足 | 第19-21页 |
三、 对国外食品安全刑事立法保护的分析借鉴 | 第21-23页 |
(一) 法律调整范围方面 | 第21-22页 |
(二) 主观罪过的立法规定方面 | 第22页 |
(三) 对罚金刑的刑事立法规定方面 | 第22-23页 |
(四) 对于资格刑的完善规定方面 | 第23页 |
四、 我国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刑法规制的完善对策 | 第23-30页 |
(一) 增设持有不安全食品罪以拓展刑法规制范围 | 第23-24页 |
(二) 引入严格责任制度以弥补主观构成要件之不足 | 第24-25页 |
1、 严格责任的概念及其功用 | 第24-25页 |
2、 引入严格责任在我国的实践价值 | 第25页 |
(三) 食品安全犯罪刑罚之完善 | 第25-28页 |
1、 罚金刑之完善 | 第25-26页 |
2、 资格刑之完善 | 第26-28页 |
(四) 完善协调机制以提高刑法规制效能 | 第28-30页 |
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 | 第28页 |
2、 完善行政与刑事之间的协调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个人简历 | 第3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