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杆件系统结构论文--杆件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基于模态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21页
   ·引言第9页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第9-14页
     ·监测模块第10-11页
     ·识别模块第11-12页
     ·评估模块第12页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第12-14页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第14-18页
     ·动力指纹法第14-15页
     ·模型修正法第15-16页
     ·神经网络法第16-17页
     ·遗传算法第17-18页
     ·小波变换法第18页
   ·存在问题及本文主要创新工作第18-21页
     ·神经网络方法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存在的问题第19页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第19-21页
2 结构动力损伤识别基本理论第21-31页
   ·前言第21页
   ·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方法第21-31页
     ·基于频率损伤识别指标第22-25页
     ·基于振型模态的损伤识别指标第25-27页
     ·其他指标第27-31页
3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第31-45页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第31-34页
     ·生物神经元模型第31页
     ·人工神经元模型第31-32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机理第32-33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第33-34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第34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 MATLAB 实现第34页
   ·BP 网络第34-38页
     ·BP 算法第34-35页
     ·BP 网络的构建方法第35-36页
     ·BP 网络设计参数第36-38页
   ·径向基函数网络第38-41页
     ·RBF 网络工作特性第38-39页
     ·RBF 网络的创建第39-41页
   ·神经网络样本数据的处理第41-43页
     ·样本归一化第41-42页
     ·含噪声样本公式第42-43页
   ·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优势第43-45页
4 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系统第45-77页
   ·损伤诊断系统第45-49页
   ·损伤预警系统的实现第49-51页
     ·损伤预警系统实现途径第49页
     ·损伤预警指标选取第49-51页
   ·损伤识别系统的实现第51-58页
     ·损伤识别系统实现途径第51页
     ·损伤识别指标选取第51-58页
     ·小结第58页
   ·测点位置对损伤识别精度的影响第58-62页
   ·损伤识别系统的网络选择第62-71页
     ·BP 网络识别第62-67页
     ·RBF 网络识别第67-71页
     ·小结第71页
   ·网络抗噪性能优化第71-77页
     ·无抗噪优化训练网络的性能第71-73页
     ·网络的抗噪优化训练第73-77页
5 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系统应用第77-85页
   ·算例介绍第77页
   ·单损伤网络建立与测试第77-81页
   ·双损伤网络建立与测试第81-84页
   ·小结第84-8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结论第85-86页
   ·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750kV超长变电构架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研究
下一篇: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