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6~7m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 ·国外大倾角煤层开采及支架-围岩关系 | 第10-11页 |
|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及支架-围岩关系研究 | 第11-16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大倾角综放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 第18-32页 |
| ·白杨河矿概况 | 第18-20页 |
| ·矿区地质构造 | 第18页 |
| ·煤层概况 | 第18-20页 |
| ·大倾角煤层开采平面相似模拟实验 | 第20-23页 |
| ·相似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 ·平面模型设计 | 第21-23页 |
| ·工作面覆岩垮落特征 | 第23-29页 |
| ·“39 号”煤层综采工作面模拟 | 第23-25页 |
| ·“41 号”煤层综放工作面模拟 | 第25-29页 |
| ·支架载荷变化规律 | 第29-31页 |
| ·支架工作阻力 | 第29-30页 |
| ·支架侧滑力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大倾角综放开采空间结构形态研究 | 第32-38页 |
| ·大倾角立体相似模拟实验 | 第32-33页 |
| ·立体模型设计 | 第32-33页 |
| ·相似材料配比 | 第33页 |
| ·顶板垮落形态 | 第33-35页 |
| ·老顶初次垮落 | 第33-34页 |
| ·老顶周期性垮落 | 第34-35页 |
|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4 大倾角顶煤放出与支架载荷研究 | 第38-48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41 号煤层放顶煤实验研究 | 第38-41页 |
| ·原型概况 | 第38-39页 |
| ·放煤实验设计 | 第39页 |
| ·放煤试验现象分析 | 第39-41页 |
| ·41 号煤层综放顶煤立体模拟研究 | 第41-47页 |
| ·立体模拟目的 | 第41页 |
| ·立体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 ·相似条件的确定 | 第42页 |
| ·模型支架 | 第42-43页 |
|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 | 第43页 |
|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大倾角综放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 | 第48-63页 |
| ·大倾角综放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模型 | 第48-49页 |
| ·大倾角倾向顶板垮落结构 | 第48-49页 |
| ·大倾角走向支架与围岩关系模型 | 第49页 |
| ·顶板厚度的确定 | 第49-51页 |
| ·直接顶厚度 | 第49-51页 |
| ·老顶厚度 | 第51页 |
| ·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 | 第51-55页 |
| ·上部支架 | 第51-54页 |
| ·下部支架 | 第54-55页 |
| ·大倾角煤层支架稳定性分析 | 第55-59页 |
| ·支架稳定性模型 | 第55页 |
| ·模型分析 | 第55-56页 |
| ·支架未接顶时的防滑分析 | 第56-57页 |
| ·支架接顶良好防滑分析 | 第57-58页 |
| ·支架防倾倒分析 | 第58-59页 |
| ·实例验证 | 第59-62页 |
| ·大黄山煤矿 735 综放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 | 第59页 |
| ·开采工艺及设备选型 | 第59-60页 |
| ·放煤方式的验证 | 第60页 |
| ·支架工作阻力检验 | 第60页 |
| ·支架稳定性验证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6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