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设计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 “ 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 第14-29页 |
·“ 90 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 第14-21页 |
·具有坚定的社会理想,但个人理想趋于务实 | 第14-15页 |
·具有较强的公民道德意识,但其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 | 第15-16页 |
·坚持主流价值取向,但多元化趋势和实用主义明显 | 第16-19页 |
·具有较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抗压抗挫能力差 | 第19-21页 |
·“ 90 后”大学生行为特征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消费行为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且缺乏规划性 | 第21-23页 |
·恋爱行为体现了传统的婚恋观,但较为注重主观感受 | 第23-24页 |
·社会公德行为较为自觉,但节约和环境保护上存在知易行难 | 第24-26页 |
·重视人际关系培养,但“宅居”现象明显,时间支配利用不合理 | 第26-29页 |
3 “ 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涌入 | 第29-30页 |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 第30-31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第31-32页 |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 第32页 |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家庭教育的多重影响 | 第32-33页 |
·“ 90 后”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加强“ 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34-43页 |
·社会教育要客观评价、全员关心 | 第34-35页 |
·客观评价,多给与宽容认同 | 第34页 |
·全员关心,积极地各尽其责 | 第34-35页 |
·学校教育要以生为本、善用网络、加强引导 | 第35-40页 |
·以生为本,变师为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35-36页 |
·善用网络,趋利避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贴近性 | 第36-37页 |
·加强引导,注重平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第37-40页 |
·家庭教育要增强意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 第40-43页 |
·家庭教育的施加者要增加其责任意识 | 第41页 |
·家庭教育的施加者要更新其教育观念 | 第41页 |
·家庭教育的施加者要提高其教育素质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附录 A “ 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调查问卷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