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页 | 第1-3页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唐代山水画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9-14页 |
(一) 定都长安与贞观之治 | 第9-10页 |
(二) 经济繁荣与城市的发展 | 第10页 |
(三) 科举制度与文化的兴起 | 第10-11页 |
(四) 儒、释、道“三教合一 | 第11-12页 |
(五) 社会阶层审美意识的崛起 | 第12页 |
(六) 绘画鉴赏收藏之风盛行,艺术市场活跃 | 第12-14页 |
二、唐代山水画风的形成与演变 | 第14-28页 |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萌芽对唐代山水画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阎氏兄弟的贡献 | 第15-16页 |
(三)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 第16-21页 |
(四) 王维的水墨山水与文人画——“三变” | 第21-22页 |
(五)“三变”小析 | 第22-23页 |
(六) 理论成果的集结 | 第23-28页 |
1. 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 | 第23-25页 |
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第25-26页 |
3. 同时期其他的绘画理论作品 | 第26-28页 |
三、唐代山水画风成因初探 | 第28-41页 |
(一) 地理气候与风俗习惯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 历史传统与民族性格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 技法的发展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0-31页 |
1. “青绿重彩”山水画技法的基本完善 | 第30-31页 |
2. “水墨晕章”山水画技法的产生 | 第31页 |
(四) 绘画工具和材料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1-34页 |
1. 纸、绢并盛的时代 | 第31-33页 |
2. 颜料以及笔的发展 | 第33-34页 |
(五) 绘画观念、审美趣味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4-35页 |
1. 政治伦理观念的变迁 | 第34-35页 |
2. 审美情趣的变化 | 第35页 |
(六) 儒、释、道三教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5-37页 |
1. 儒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 道教的影响 | 第36-37页 |
3. 佛教的影响 | 第37页 |
(七) 山水田园诗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八) 文化政策与科举制度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8-39页 |
1. 开明的文化政策 | 第38-39页 |
2. 科举制度的影响 | 第39页 |
(九) 书画收藏、买卖的兴起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9-41页 |
四、唐代山水画风的历史影响 | 第41-44页 |
(一) 青绿山水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 水墨山水的影响 | 第42页 |
(三) 山水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 第42-44页 |
五、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