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关于股权融资效率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关于中印两国资本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8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股权融资效率的理论基础 | 第18-35页 |
·股权融资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融资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融资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效率理论概述 | 第25-29页 |
·古典经济学的效率思想起源 | 第26-27页 |
·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效率 | 第27-28页 |
·现代经济学的综合效率理论 | 第28-29页 |
·股权融资效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第29-34页 |
·股权融资效率的定义 | 第29页 |
·股权融资效率分析方法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中国和印度股权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5-44页 |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35-37页 |
·印度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37-38页 |
·中国与印度股票市场总体及股权融资特点比较 | 第38-40页 |
·中印两国股票市场总体比较 | 第38-39页 |
·中印两国股票市场融资特点比较 | 第39-40页 |
·中印两国企业股权融资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中国股权融资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40-41页 |
·印度股权融资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中国和印度股权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44-63页 |
·企业股权融资效率 DEA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4-49页 |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 | 第44-46页 |
·DEA 模型的有效性判定 | 第46-48页 |
·DEA 模型的投影分析 | 第48-49页 |
·影响企业股权融资效率的微观因素分析 | 第49-51页 |
·资本结构 | 第49-50页 |
·股权结构 | 第50-51页 |
·中国与印度企业股权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51-61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2页 |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52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印度上市公司股权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中印两国股权融资效率的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提高中国企业股权融资效率的对策 | 第63-69页 |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63-64页 |
·适当降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 | 第63页 |
·加大流通股机构投资者及其持有比例 | 第63-64页 |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适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比例 | 第64-65页 |
·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65-67页 |
·强化公司董事会的职能 | 第65-66页 |
·推行经理人持股激励机制 | 第66页 |
·加强对经理人行为市场约束机制 | 第66-67页 |
·加强股票市场监管体制建设 | 第67页 |
·完善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9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