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锰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耐磨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 ·研究和发展耐磨材料的意义 | 第9页 |
| ·磨损概述 | 第9-12页 |
| ·磨损的定义 | 第9-10页 |
| ·耐磨性 | 第10页 |
| ·磨损过程 | 第10-11页 |
| ·磨损的分类 | 第11-12页 |
| ·材料磨损机理 | 第12-14页 |
| ·粘着磨损 | 第12-13页 |
| ·磨料磨损 | 第13页 |
| ·疲劳磨损 | 第13页 |
| ·腐蚀磨损 | 第13-14页 |
| ·微动磨损 | 第14页 |
| ·耐磨钢的分类 | 第14-19页 |
| ·锰钢 | 第15-17页 |
| ·低、中合金耐磨钢 | 第17页 |
| ·马氏体耐磨钢 | 第17-18页 |
| ·贝氏体耐磨钢 | 第18-19页 |
| ·国内外耐磨钢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 ·国内耐磨钢 | 第19-21页 |
| ·国外耐磨钢 | 第21-2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5页 |
| ·实验材料及其冶炼工艺 | 第25-26页 |
| ·实验过程及实验设备 | 第26-35页 |
| ·Thermo-Calc相图计算分析 | 第26-27页 |
| ·热处理工艺制定 | 第27-28页 |
| ·热处理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 ·微观组织的观察 | 第29-32页 |
| ·力学性能试验 | 第32-33页 |
| ·滑动磨损实验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马氏体基及超细晶双相中锰钢的微观组织结构 | 第35-5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马氏体基中锰钢的微观组织结构 | 第35-41页 |
| ·实验钢的微观组织SEM形貌 | 第36-38页 |
| ·实验钢的微观组织EBSD形貌 | 第38-40页 |
| ·实验钢的残余奥氏体量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 ·超细双相中锰钢的微观组织结构 | 第41-55页 |
| ·650℃逆相变退火双相中锰钢的微观组织结构 | 第42-50页 |
| ·675℃逆相变退火双相中锰钢的微观组织结构 | 第50-55页 |
| ·新型超细晶双相中锰钢的形成机制 | 第55-58页 |
| ·奥氏体逆相变过程中形核长大机制 | 第55-56页 |
| ·奥氏体逆相变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机制 | 第56页 |
| ·逆相变退火中锰钢微观组织形貌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中锰钢的力学性能 | 第59-73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马氏体基实验钢的力学性能 | 第59-63页 |
| ·拉伸曲线 | 第59-60页 |
| ·碳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 ·超细晶双相中锰钢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 第63-72页 |
| ·中锰钢650℃逆相变退火力学性能 | 第63-67页 |
| ·中锰钢675℃逆相变退火力学性能 | 第67-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中锰钢的耐磨性能研究 | 第73-93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马氏体基实验钢的耐磨性能 | 第73-77页 |
| ·耐磨性能 | 第74-75页 |
| ·磨损表面形貌 | 第75-77页 |
| ·双相中锰钢的耐磨性能 | 第77-84页 |
| ·耐磨性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 第77-80页 |
| ·耐磨性与退火时间的关系 | 第80页 |
| ·耐磨性与残余奥氏体的关系 | 第80-81页 |
| ·磨损表面形貌 | 第81-84页 |
| ·两种实验钢的耐磨性能 | 第84-87页 |
| ·耐磨性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 第84-86页 |
| ·耐磨性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关系 | 第86-87页 |
| ·不同载荷下中锰钢的耐磨性能 | 第87-89页 |
| ·实验钢磨损磨料机制分析 | 第89-91页 |
| ·显微切削机制 | 第89页 |
| ·塑形变形磨损机制 | 第89-90页 |
| ·磨粒嵌入 | 第90-91页 |
| ·小结 | 第91-9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