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 ·抗菌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抗菌材料的分类 | 第11-18页 |
| ·无机抗菌剂 | 第12-13页 |
| ·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2-13页 |
| ·无机抗菌剂的特点 | 第13页 |
| ·有机抗菌材料 | 第13-15页 |
| ·有机抗菌剂的分类 | 第13-14页 |
| ·季铵盐类抗菌剂 | 第14页 |
| ·季鏻盐抗菌剂 | 第14-15页 |
| ·低分子有机抗菌剂的抑菌机理 | 第15页 |
| ·有机抗菌剂的特点 | 第15页 |
| ·天然抗菌材料 | 第15-17页 |
| ·壳聚糖 | 第15-16页 |
| ·壳聚糖的特点及改性 | 第16-17页 |
|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 | 第17页 |
| ·天然有机高分子抗菌剂的特点 | 第17页 |
| ·有机-无机杂化抗菌剂 | 第17-18页 |
| ·两种壳聚糖基杂化抗菌材料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荧光分子探针成像技术简介 | 第19-25页 |
| ·罗丹明类染料的分子结构及其探针识别机理 | 第21-22页 |
| ·罗丹明类阳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罗丹明基Fe~(III)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价值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两种壳聚糖基有机分子/无机杂化抗菌材料的合成及抑菌性研究 | 第30-47页 |
| ·引言 | 第30-32页 |
| ·纳米氧化鏑/壳聚糖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抑菌性研究 | 第32-37页 |
|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32页 |
| ·合成过程 | 第32-33页 |
| ·抑菌测试过程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 ·红外光谱与元素分析 | 第33-34页 |
| ·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5页 |
| ·DTC的抑菌测试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纳米AgBr/CPNP杂化抗菌材料的制备和抑菌性研究 | 第37-45页 |
|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37页 |
| ·合成过程 | 第37-38页 |
| ·CPNP的合成 | 第37页 |
| ·纳米AgBr/CPNP的合成 | 第37-38页 |
| ·抑菌测试过程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 ·红外光谱与元素分析 | 第39页 |
| ·~1H NMR | 第39-40页 |
| ·热重分析 | 第40-41页 |
| ·SEM和EDS分析 | 第41-42页 |
| ·XRD分析 | 第42页 |
| ·抑菌圈测试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一种罗丹明基离子探针的合成及细胞内成像应用研究 | 第47-62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罗丹明基离子探针的合成及细胞内成像应用研究 | 第48-57页 |
|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48页 |
| ·合成过程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 ·红外光谱 | 第49-51页 |
| ·热重分析 | 第51页 |
| ·电镜分析 | 第51-52页 |
| ·Fe~(Ⅲ)对荧光传感器的光谱影响 | 第52-57页 |
| ·对Fe~(Ⅲ)的裸眼检测 | 第57页 |
| ·细胞成像 | 第57-58页 |
| ·荧光探针液体的磁学现象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