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保护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2-13页 |
| 2. 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法保护概述 | 第13-21页 |
| ·遗传资源概念 | 第13-15页 |
| ·国际条约中对遗传资源的定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对遗传资源的不同界定 | 第13-14页 |
| ·遗传资源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 ·遗传资源的特点 | 第15-17页 |
| ·延续性 | 第15页 |
| ·不可再生性 | 第15页 |
| ·可复制性 | 第15-16页 |
| ·地域性 | 第16页 |
| ·价值性 | 第16页 |
| ·复合性 | 第16-17页 |
| ·遗传资源的权利归属 | 第17-19页 |
| ·遗传资源属于人类共同遗产 | 第17-18页 |
| ·遗传资源属于国家主权资源 | 第18页 |
| ·我国关于遗传资源所有权的观点 | 第18-19页 |
|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保护方式 | 第19-21页 |
| ·专利权 | 第19页 |
| ·植物育种者权利 | 第19页 |
| ·农民权 | 第19-21页 |
| 3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 ·公平原则理论 | 第21页 |
|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1-22页 |
| ·激励理论 | 第22-25页 |
| 4 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实践 | 第25-35页 |
| ·国际公约 | 第25-28页 |
|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第25-26页 |
|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FAO) | 第26-27页 |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 第27-28页 |
| ·《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 | 第28页 |
| ·国外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及实践 | 第28-31页 |
| ·印度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及实践 | 第28-29页 |
| ·巴西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及实践 | 第29-30页 |
| ·澳大利亚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及实践 | 第30-31页 |
| ·我国遗传资源的立法现状 | 第31-35页 |
| ·宪法 | 第31页 |
| ·法律 | 第31-32页 |
| ·行政法规 | 第32页 |
| ·部门规章 | 第32-33页 |
|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 第33-35页 |
| 5 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完善 | 第35-41页 |
| ·我国遗传资源保护存在的不足 | 第35-36页 |
| ·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35页 |
| ·现行的遗传资源法律体系缺乏可操作性 | 第35-36页 |
| ·我国缺乏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法律法规 | 第36页 |
| ·完善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 第36-41页 |
| ·完善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 第37-38页 |
| ·明确我国对于境内的遗传资源享有主权 | 第38-39页 |
| ·建立事先知情同意机制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