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主要内容与创新 | 第12-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行政问责制度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行政问责制度的概念 | 第14-16页 |
·行政问责制度的含义 | 第14页 |
·行政问责制度的内容 | 第14-16页 |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特征 | 第16-18页 |
·法制性 | 第16-17页 |
·高效性 | 第17页 |
·公开性 | 第17-18页 |
3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18-27页 |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现实困境 | 第18-21页 |
·问责下级,开脱上级 | 第18-19页 |
·问责作秀,愚弄民众 | 第19-20页 |
·名为问责,实为避“险” | 第20-21页 |
·因“时”而动,问责随意 | 第21页 |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困境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问责主体缺位 | 第22页 |
·问责客体不清 | 第22-24页 |
·问责内容狭窄 | 第24页 |
·问责程序不规范 | 第24-25页 |
·问责配套制度缺失 | 第25-27页 |
4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27-37页 |
·提高对行政问责的认识 | 第27-28页 |
·培养行政官员的问责意识 | 第27-28页 |
·培养社会公众的问责意识 | 第28页 |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安排 | 第28-33页 |
·强化异体问责 | 第28-30页 |
·明确问责客体 | 第30-31页 |
·拓宽问责范围 | 第31-32页 |
·健全问责程序 | 第32-33页 |
·加强问责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 第33-37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 第33-34页 |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设 | 第34页 |
·行政问责救济制度建设 | 第34-35页 |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建设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