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与辽宁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0.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社会救助 | 第16页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6-17页 |
·贫困和弱势群体 | 第17页 |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受助率 | 第17-18页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 第18页 |
·生存公平原则 | 第18-19页 |
·正义论 | 第19-21页 |
2. 津、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现状比较 | 第21-26页 |
·受助人数比较 | 第21页 |
·受助率比较 | 第21-22页 |
·与其它经济指标比较 | 第22-26页 |
3. 津、辽低保适度水平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 第26-43页 |
·模型建立 | 第26-34页 |
·分配系数实证分析 | 第27-32页 |
·受助率及“低保养老比”范围测算 | 第32-34页 |
·综合模型 | 第34页 |
·量化标准测算 | 第34-37页 |
·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总体适度性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各指标适度性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津、辽低保发展路径比较 | 第39-43页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基本结论 | 第43-44页 |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提倡“泛低保”理念 | 第44-45页 |
·提倡依据量化标准发展 | 第45页 |
·提倡“强势责任”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