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中国男篮与国外男篮后卫比较的研究 | 第10-13页 |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进攻技术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技术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选材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的训练和培养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录像观察法 | 第17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7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39页 |
·现代男篮后卫运动员的基本概况 | 第18-24页 |
·现代篮球后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 第18-20页 |
·现代男篮后卫在篮球比赛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1页 |
·现代男篮后卫技术类型分析 | 第21-22页 |
·北京奥运会中外男子篮球比赛状况 | 第22-24页 |
·北京奥运会中外后卫运动员年龄、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年龄特征比较分析 | 第24页 |
·身高、体重特征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北京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进攻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26-32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的场均得分分析 | 第26-27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得分能力比较分析 | 第27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得分区域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进攻篮板球能力比较 | 第29-30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快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失误情况的比较分析 | 第31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助攻情况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北京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防守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32-35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抢防守篮板球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33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抢断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封盖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34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犯规次数的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被侵犯次数的比较分析 | 第35页 |
·影响中国男篮后卫攻防技术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身体机能素质的因素 | 第35页 |
·后卫队员的选材因素 | 第35-36页 |
·训练和培养方面的因素 | 第36页 |
·联赛的管理体制和竞技水平的因素 | 第36页 |
·文化背景的因素 | 第36-37页 |
·影响中国后卫攻防技术现状的主观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心理因素 | 第37页 |
·攻防意识 | 第37-38页 |
·比赛经验 | 第38页 |
·提高中国男篮后卫攻防技术的策略研究 | 第38-39页 |
·提高男篮进攻技术的策略 | 第38页 |
·提高男篮防守技术的策略 | 第38-39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