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 ·本文写作思路及基本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 第2章 信用证的基本法律问题概述 | 第20-29页 |
| ·信用证的定义和特征 | 第20-21页 |
| ·信用证的当事人 | 第21-22页 |
| ·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 ·信用证基本流程 | 第23-24页 |
| ·信用证的权威国际惯例——UCP600的出台及对我国的影响 | 第24-28页 |
| ·UCP600的作用及其背景 | 第24-25页 |
| ·UCP600与UCP500的比较概述 | 第25-27页 |
| ·UCP600的关键性修改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信用证的法律性质探讨 | 第29-39页 |
| ·确定信用证法律性质对于研究信用证法律适用的意义 | 第29-31页 |
| ·关于信用证法律性质之学说 | 第31-35页 |
| ·合同说 | 第31-32页 |
| ·信托说 | 第32-33页 |
| ·代理说 | 第33页 |
| ·第三人利益契约说 | 第33-34页 |
| ·自成一体的惯例制度说 | 第34-35页 |
| ·信用证法律性质之我见 | 第35-36页 |
| ·信用证法律关系是合同关系 | 第35-36页 |
| ·信用证是一种特殊的合同 | 第36页 |
| ·我国司法实践中信用证的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信用证的法律适用问题概述 | 第39-58页 |
| ·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 第39-41页 |
| ·研究信用证法律适用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41-43页 |
| ·信用证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 第43-47页 |
| ·意思自治原则 | 第43-45页 |
| ·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45-46页 |
| ·各原则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 ·有关信用证法律适用的法律规范· | 第47-57页 |
| ·《联合国独立担保与备用信用证公约》相关规定 | 第47-49页 |
| ·美国有关信用证的法律适用规范 | 第49-51页 |
| ·英国有关信用证的法律适用判例 | 第51-53页 |
| ·法国有关信用证的法律适用规范 | 第53页 |
| ·德国有关信用证的法律适用规范 | 第53-55页 |
| ·我国的法律规定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我国信用证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 | 第58-69页 |
| ·我国的信用证法律适用状况 | 第58-60页 |
| ·我国信用证法律适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60-64页 |
| ·立法缺失的问题 | 第60页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信用证操作带来的具体影响 | 第60-64页 |
| ·完善我国信用证的法律适用 | 第64-68页 |
|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 | 第64-65页 |
| ·信用证法律适用与合同法律适用的关系 | 第65页 |
| ·确定"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辅"为信用证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 第65-67页 |
| ·修改完善我国信用证法律适用的相关立法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