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温室效应 | 第11页 |
| ·碳贸易 | 第11-12页 |
| ·碳通量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碳通量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 ·清单估算法 | 第17-18页 |
| ·箱式法 | 第18-20页 |
| ·微气象学法 | 第20-22页 |
| ·选题依据 | 第22-23页 |
| 2 试验地概况 | 第23-2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 ·研究仪器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 ·坐标轴倾斜校正 | 第24-25页 |
| ·WPL校正 | 第25页 |
| ·冠层存储量计算 | 第25-26页 |
| ·不合理数的剔除 | 第26-27页 |
| ·数据插补 | 第27页 |
| ·通量分离与统计 | 第27页 |
| ·模型模拟 | 第27-30页 |
| 4 杉木人工林的小气候特征 | 第30-38页 |
| ·辐射 | 第30-32页 |
| ·净辐射 | 第30-31页 |
| ·光合有效辐射 | 第31-32页 |
| ·温度 | 第32-34页 |
| ·空气温度 | 第32-33页 |
| ·土壤温度 | 第33-34页 |
| ·降水 | 第34-35页 |
| ·湿度 | 第35-36页 |
| ·空气饱和差(空气湿度) | 第35页 |
| ·土壤含水率(土壤湿度) | 第35-36页 |
| ·风 | 第36-38页 |
| ·风速 | 第36-37页 |
| ·风向 | 第37-38页 |
| 5 不同时间尺度CO_2通量变化特征 | 第38-45页 |
| ·CO_2通量日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 ·年均日变化特征 | 第38页 |
| ·不同季节日变化特征 | 第38-39页 |
| ·典型天气情况日变化特征 | 第39-40页 |
| ·CO_2通量的年变化特征 | 第40-41页 |
| ·NEE、RE、GEE的季节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第41-45页 |
| ·NEE、RE、GEE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1-43页 |
| ·NEE、RE、GEE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 6 生态系统CO_2通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分析 | 第45-57页 |
| ·光合有效辐射对CO_2通量的影响 | 第45-48页 |
| ·白天CO_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第45页 |
| ·晴天白天CO_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第45-46页 |
| ·不同气温下白天CO_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第46-47页 |
| ·不同VPD水平下白天CO_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第47-48页 |
| ·白天CO_2通量对气温的响应 | 第48-49页 |
| ·白天空气饱和差对CO_2通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土壤温度对CO_2通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夜间生态系统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 | 第51页 |
| ·晴天夜间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 | 第51-52页 |
| ·夜间土壤含水率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月尺度上NEE、RE、GEE的环境控制机制 | 第53-57页 |
| ·气温 | 第53-54页 |
| ·空气饱和差 | 第54-55页 |
| ·土壤含水率 | 第55-57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7-61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