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铅锌银资源现状 | 第12-15页 |
·世界铅锌银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铅锌资源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铅锌资源供应状况 | 第14-15页 |
·低品位氧化铅锌矿中铅、锌的赋存状态及性质 | 第15-16页 |
·红锌矿 | 第15页 |
·菱锌矿 | 第15页 |
·异极矿 | 第15-16页 |
·硅锌矿 | 第16页 |
·水锌矿 | 第16页 |
·锌铁尖晶石 | 第16页 |
·低品位氧化锌铅矿的处理工艺 | 第16-24页 |
·选矿工艺 | 第16-18页 |
·机械活化-浮选工艺 | 第18页 |
·火法冶炼工艺 | 第18-20页 |
·湿法冶炼工艺 | 第20-24页 |
·微生物处理工艺 | 第24页 |
·铅锌冶炼过程中银的回收 | 第24-27页 |
·铅冶炼过程中银的回收 | 第24-25页 |
·锌冶炼过程中银的回收 | 第25-2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 第27-31页 |
·传统方法处理含银且以铁酸锌为主物相的低品位氧化锌矿的不足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确定与意义 | 第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第28-30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31-42页 |
·试验原料和试剂 | 第31-34页 |
·试验原料 | 第31-33页 |
·试剂 | 第33-34页 |
·仪器和设备装置 | 第34-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直接酸浸提锌试验 | 第36页 |
·焙烧水浸提锌试验 | 第36页 |
·锌浸出液铁锌分离试验 | 第36-37页 |
·提锌渣氯盐浸出铅银试验 | 第37页 |
·扩大试验 | 第37页 |
·分析与检测方法 | 第37-42页 |
·铁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第37-38页 |
·锌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第38页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银 | 第38页 |
·铅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第38页 |
·锌化学物相检测 | 第38-39页 |
·铅化学物相检测 | 第39-40页 |
1) 铅轨的测定 | 第39-40页 |
2) 白铅矿的测定 | 第40页 |
3) 方铅矿的测定 | 第40页 |
4) 其他含铅矿物的测定 | 第40页 |
·银化学物相检测 | 第40-42页 |
1) 角银矿(AgCl)的测定 | 第40页 |
2) 自然银的测定 | 第40-41页 |
3) 金属硫化物中银的测定 | 第41页 |
4) 硫化银的测定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低品位氧化锌矿焙烧-水浸提锌热力学分析及工艺研究 | 第42-70页 |
·含银低品位氧化锌矿焙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 | 第42-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60页 |
·实验方案探索 | 第46-47页 |
·焙烧过程中硫酸用量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焙烧温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52页 |
·焙烧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页 |
·水浸时间和水浸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水浸搅拌速率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水浸温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硫酸化焙烧-水浸过程中,铁、铅和银等有价金属的浸出行为 | 第56-60页 |
·浸出液中除铁实验研究 | 第60-63页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60-61页 |
·不同pH值下的Fe(Ⅲ)的溶解度 | 第61-62页 |
·反应温度对除铁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低品位氧化锌矿在焙烧和水浸出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 第63-68页 |
·焙烧渣和水浸渣的XRD分析 | 第63-64页 |
·焙烧渣和水浸渣的SEM/EDS分析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热力学分析 | 第70-82页 |
·Ag_2SO_4-PbSO_4-NaCl-HCl-H_2O体系数据的选择和模型建立 | 第70-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82-95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82-83页 |
·动力学原理 | 第83-86页 |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86-87页 |
·速率控制步骤和浓度反应级数的确定 | 第87-90页 |
·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 第90-92页 |
·粒度对铅银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工艺研究 | 第95-105页 |
·实验原料性能 | 第95-9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7-103页 |
·NaCl浓度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97-98页 |
·添加剂用量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98-99页 |
·液固比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99页 |
·HCl用量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99-100页 |
·温度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浸出时间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铅片置换银 | 第103页 |
·浸出后渣物相分析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扩大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4页 |
·批次样的原料、实验结果 | 第105-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7页 |